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饥饿的盛世讲的什么 >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第1页)

并不是他们重视,而是他们知道皇帝心急。

如他们所愿,英国人提交了&ldo;贡品&rdo;名单和详细的说明。它们被迅速转交给了皇帝。

英国人到达北京时,皇帝正在承德。他的八十三岁生日将在这里举行。皇帝命人将运到北京的英国礼品画出图样,飞马送到承德供他观览。由于一些礼品太大,运输到承德可能损坏,皇帝特意指示,比较大的八件礼品在北京安装,其余那些,随&ldo;贡使&rdo;一起运到承德,让他先睹为快。

皇帝在承德等了几天,礼品图样一直没有送到,这引来性急的老皇帝一通训斥:

贡使于十七日到园,距今已有六日。今日本报到来,朕以金简等必将如何装饰,及西洋人并首领太监在旁观看,是否得其安装方法,大概情形分晰附本报具奏,乃竟无一言奏及,殊为不解!……金简、伊龄阿、徵俱着传旨申饬……仍着金简遵照昨降谕旨,逐一开具尺寸清单,一并迅速具奏,勿再迟延干咎。(《乾隆上谕档》)

皇帝对礼品的关注显然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英国人把这个理解成对英帝国的重视。与此同时,皇帝在使团北上的一路上又下达了大量指示,指示地方官员对英国人给予最高标准的礼遇。这使英国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人充分认识到了英国在世界上的分量。使团很有可能顺利完成使命,开辟中英贸易的坦途。

两个国家彼此的柔情蜜意一直持续到使团到达承德。

就是在这里,双方发生了第一次不愉快。原因是中国官员提出,马戛尔尼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这让&ldo;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rdo;的使节大吃一惊,他立马拒绝了这一要求。

误会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英国人采取了祝贺生日的伪装,而这很容易被中国人理解为称臣纳贡。而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环节,加重了这个误会。

传统中国对翻译的要求不仅仅是&ldo;准确&rdo;,那些对皇帝心思揣摩得十分透彻的中国翻译深知怎么样才能得到皇帝的欢心。所以在翻译时,他们往往将外国来文的语气加工得十分&ldo;恭顺&rdo;。前面提到的那篇皇帝读后认为情词极为恭顺的&ldo;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rdo;的呈文,其实原文并不怎么恭顺,翻译们却在汉文中添加了&ldo;谨呈天朝大人,恭请钧安&rdo;&ldo;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rdo;等原文中根本没有的&ldo;惯用语&rdo;。同样,英国国书经过中国翻译加工后,也味道大变。

国书的原文是这样的:

英王陛下奉天承运,事事以仁慈为怀,践祚以后,除随时注意保障自己本土的和平和安全,促进自己臣民的幸福、智慧和道德而外,并在可能范围内设法促使全人类同受其惠。在这种崇高精神的指导下,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的幸福。除了在一切方面超越前代增进自己臣民的繁荣幸福外,陛下也曾几次派遣本国最优秀学者组织远航旅行,作地理上的发现和探讨。此种举动绝非谋求扩充本国已经足以满足一切需要的非常广大的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国外财富,甚至并非谋求有益本国臣民的对外商业。陛下志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增进整个人类世界的知识水平。

改头换面之下,就成了如下内容:

咭唎国王热沃尔日敬奏中国大皇帝万万岁。热沃尔日第三世蒙天主恩,咭唎国大红毛及佛郎西依拜尔呢雅国王海主恭惟大皇帝万万岁,应该坐殿万万年。本国知道中国地方甚大,管的百姓甚多,大皇帝的心里长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不但中国的地方,连外国的地方都要保护他,他们又都心里悦服,内外安宁。各国所有各样学问各样技艺,大皇帝恩典都照管他们,叫他们尽心出力,又能长进生发、变通精妙。本国早有心要差人来,皆因本境周围地方俱不平安,耽搁多时。如今把四面的仇敌都平服了,本境平安,造了多少大船,差了多少明白的人漂洋到各处,并不是要想添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国土也够了;也不是为贪图买卖便宜,但为着要见识普天下各地方有多少处,各处事情物件可以彼此通融,别国的好处我们能得着,我们的好处别国也能行着。恐各处地方我们有知道不全的,也有全不知道的,从前的想头要知道,如今蒙天主的恩可办成了。要把各处禽兽草木土物各件都要知道,要把四方十界的物件各国互相交易,大家都得便宜。是以长想着要将各国的风俗礼法明白了。如今闻得各处只有中国大皇帝管的地方风俗礼法比别处更高,至精至妙,实在是头一处,各处也都赞美心服的,故此越发想念着来向化输诚。

翻译们自作主张,让英国国王在信中欢呼中国&ldo;大皇帝万万岁,应该坐殿万万年&rdo;,又删去信中英王说他自己&ldo;仁慈为怀&rdo;,关注臣民与全人类的幸福,及其军事威力强大,&ldo;远及世界各方&rdo;,对战败的敌人,&ldo;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的幸福&rdo;等语,反而把这样内容加在乾隆身上,改写成英王赞扬乾隆&ldo;大皇帝心里常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rdo;,不论中国人或外国人,大皇帝&ldo;恩典&rdo;,&ldo;都要保护&rdo;。

读了这样的译文,能不认为英国人是前来进贡的吗?

&ldo;平等精神&rdo;和&ldo;等级观念&rdo;,这是英国人和中国人的矛盾焦点所在。在英国人眼里,他们对中国进行的是一次平等的友好访问。而在中国人眼里,国际关系中根本没有平等二字。凡是到中国来者,都是向中国表达顺从。中国人处理国内事务时,以等级制度为原则来获得秩序。他们处理外交事务时,也依然如此。朝贡体系的核心精神是等级制度,是基于文明不平等而产生的政治不平等。

而马戛尔尼的头脑中,文明国家的外交是平等的。英国人是以英国绅士的姿态,挺着腰板来到中国的。航行几万里,只为了给中国皇帝磕个头,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是&ldo;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中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rdo;。那个时代英国人头脑里装着的是欧洲社会流行的启蒙运动的信念,那就是外交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而扩大国际贸易对全世界都有益。欧洲人的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扩大生产,互通有无,提高就业水平,改善人类整体的福利。在起程之前,马戛尔尼说过这样慷慨激昂的话:&ldo;要使人类的知识更趋完善,不顾我们天性里的缺陷去建设一个幸福的社会,这就不光需要我们同中华帝国间建立起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关系。&rdo;这是典型的启蒙时代的话语。

因此,英国人说:&ldo;在地球上我们必须渴求的唯一东西是贸易自由。我们比地球上其他商业国家拥有更多的工业、更多的首创精神和更多的资本,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rdo;正是在这种信念下,马戛尔尼被授权向乾隆表述说&ldo;大英帝国除了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外别无所求&rdo;。(《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