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林如海一行抵达了大明寺,因为前一天派人去和寺里的主持通报过,所以他们一到,明觉主持就已经带着人在寺门外等候了。
黛玉下车后,看到在寺外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粥棚,里面沸沸扬扬的。
虽然来领粥和炭的人很多,但是因为组织得当,所以场面热闹且有序。
林如海见此情景,不禁频频点头,他向明觉主持一拱手,“明觉师父不愧是有大慈悲大智慧之人,此次我扬州府遭遇苦寒天气,师父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组织施粥,实在是我等的楷模啊。”
明觉主持向林如海回礼,微微一笑道:“林御史有所不知,此次这件事得以成行多亏了兰家大爷的鼎力相助。”
“哦?兰家?”林如海在扬州这么多年,对兰家还是有所耳闻的,只不过碍于他们家和薛家的竞争关系,自己毕竟和薛家又是沾亲带故的,所以平日里也没什么往来。
他知道兰家近二十年来发展得很好,听说兰家大爷兰成早年也是读书人出身,后来接连几次科举失利,这才弃文从商,接过了老爷子手里打下的这份家业。
可能是读过书的人做生意就是不一样,兰成在兰老爷子的基础上短短几年就将家业发展壮大,江湖上人送雅号“儒商”。
听说兰成的两个儿子,老大兰彻性格沉稳踏实,娶了江宁最大的丝绸商杜家的嫡长女杜月华为妻,也可谓是强强联姻,对兰家的生意是如虎添翼。
老二兰衡,今年方才一十八岁,但已经出落的人中龙凤,仪表堂堂,令人见之忘俗,比起兰彻来虽少了几分稳重,但胜在头脑灵活,又涉猎甚广,据闻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他母舅出海经商,颇有一番见识。
兰成本期望老大继承家业,老二走科举为官的路子,但是那兰衡虽然读书也很有天分,却无心于此,可能是出海出野了,总爱四处游历,成天不着家,气得兰成牙痒痒。
兰家并不是一味地钻到钱眼里,还很胸怀天下,关心时事。
也正是他们家的这份与众不同,很得当今圣上的青睐。
所以听说是他们家组织参与施粥,林如海也觉得是在情理之中的。
只不过这兰家做事确实很低调,这么大的手笔,所见之处却没有打一个兰家的旗号,若不是听明觉主持说,估计谁也不知道这场善事是兰家组织的。
想到这里,林如海对兰家不由地又多了几分好感。
他转身对文秀说:“你安排人今日内送五百两银子过来,也算咱们为扬州的百姓尽一点心。”
文秀笑着点头应下。
黛玉和紫鹃也没想到在这里施粥的居然会是他们碰巧救助的兰家,黛玉笑着对紫鹃说:“感觉你救人救得更值了呢。”
紫鹃明白黛玉的意思,虽说人命没有好赖贵贱,但是救助了一个好人,总归是觉得更开心的。
门外寒暄之后,林家一行便进了寺庙,一起参拜祈福之后,大家便各自散开在寺庙后面的山林里去游玩了,要等中午在大明寺吃过素斋才会打道回府。
黛玉自是要带着紫鹃他们几人去林子里好好玩耍一番的,这么久来,今天是她心情最好的一天。
林如海的病愈,拿掉了一直压在她胸口的大石,黛玉从未觉得像今日这般畅快。
紫鹃走在山林里,看着漫山遍野的白雪,以及红得像火一般的红梅花海,也不由地心旷神怡,难怪以前的同事们总像看怪物似的看她。
大好的年华都贡献给了工作而不是出来挥霍游玩,确实是有一点可惜的。
既然老天爷让她在这里重活一世,那么她也要尝试着换个活法了。
几人一直玩到林如海派人来寻他们回去吃饭方才尽兴。
刚回到厢房,就听见外面熙熙攘攘,还有一个妇人的哭声。
紫鹃看了眼黛玉,黛玉点头,紫鹃便出门去看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一个拖儿带女前来领粥的妇人,她的小女儿本就有些发烧,但是放在家里她又不放心,只好背着一起过来。
谁承想刚领到救济粥,小姑娘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呢,就突然抽搐倒地,这位妇人也嚎啕大哭,生怕女儿就此夭折。
大明寺的僧侣也略懂一些医术,于是急忙把几人让进了寺内,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