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起来,跟我买东西去,起来收拾你屋。你妈心情不好,你躺着找打是吧。&rdo;林思阳说着,揪住了林建安的脚腕,而后将塑胶拖鞋套在他脚上,催他下床来。
小孩子也就十三岁刚过,念书迟所以刚升六年级,他一头短发睡得杂乱,瘦削的身体上搭着件涂鸦背心,他眯着眼睛骂林思阳:&ldo;你别管我!&rdo;
林思阳说:&ldo;不跟我去就甭吃早餐了,冰箱里什么也不剩。&rdo;
他突然记起锅里还煮着鸡蛋,于是又慌忙离开林建安的屋子,穿过客厅,冲到了厨房里。
夏玉兰拎了篮子,她穿好一件黑色丝质的长裙,齐耳卷发梳得整整齐齐,她已经五十八岁,比丈夫林新国年轻五六岁,她生了三个儿女,林思阳最小,毕业才一年,林海出生在夏玉兰十六岁那年;老夫妇俩唯一的女儿叫林秀,三十五岁,未婚,是个画家。
屋外居然下起了雨,在风里斜飞过来,砸在了玻璃窗上,夏玉兰又回屋去,找了件白色盘扣立领的外套穿。
终究没跟着林思阳出门,林建安去屋里陪妈妈,结果被催促着写作业去,他还是往常那样嘴甜,脸贴着陈萍的胳膊,说:&ldo;妈妈,别生气妈妈。&rdo;
陈萍没心思和他玩闹,烦躁地摆摆手,说:&ldo;你出去吧,去厨房给你奶奶帮忙。&rdo;
&ldo;我奶奶和小叔去菜市场了,家里没菜了,肉也没了。&rdo;林建安小声嚷嚷着,站了起来,他准备退出房间去。
陈萍生气得皱眉,泪从眼眶深处滚落,她看了儿子一眼,说:&ldo;我歇一天这日子就过不成了是不是?剧团散了,我心里难受着呢。&rdo;
&ldo;怎么着就散了?&rdo;林海惊讶,即便那剧团在很久之前就营业不下去,可毕竟是陈萍多年来的精神归宿,这消息还是有些突兀的。
陈萍咬了咬牙,接过林海递来的纸巾,她抽噎着,说:&ldo;就各奔东西地散了啊,戏也唱不成了。&rdo;
陈萍曾经大概是天生的花旦,扮相又美艳正派,那时候从戏校毕业,在艺术团混得风生水起,大概每天都有人送东西送花儿。西装革履的男士总要来听陈萍的戏,然后托关系请求约会,可陈萍从来没答应过。
结婚之后,陈萍不再活跃于舞台,她怀孕生产花去一年的时间,女儿林建宁出生的时候,全家人住三院大院的房子,林思阳那时候才四岁。
后来陈萍辞职离开了早年的艺术团,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在家洗衣服烧饭,把大部分的时间分配给亲情和爱情;女儿慢慢长大,六年,陈萍和林海,拥有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林建安。
林建安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成长,开朗又嘴甜,他小时候黏人,可姐姐林建宁不和他玩;她只喜欢整天抱着书刷理科习题,一年前拿到了重点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北京求学。
要说玩儿,林思阳才是林建安在这个家里唯一的伙伴,可林思阳成了民意中学的老师,林建安突然就很憷,他剩一年就升学,大概是要进民意中学的,他全家,四个人就毕业于民意中学。
陈萍是十年前进京剧团的,她因为家庭事务的庸碌单调而变得沉默,将对京剧的爱藏在心里很久,最后诊断出了中度抑郁症,医生建议她寻找乐趣,陈萍在房间里思虑了一宿,她眼睛明亮了,对林海说:&ldo;我要重新去表演,去唱戏,去舞台上。&rdo;
于是,这家私营的京剧团聘用了陈萍,她又重新扮上,登台,唱了最拿手的一出《红娘》。
陈萍的心间,有过更大的台子,她总是惋惜道:&ldo;要是没有在家带你们姐俩,我说不定已经进了国家京剧院,我成了名角儿。&rdo;
林建宁往往不说话,林建安有时候会扯着陈萍的衣襟,说:&ldo;那谁当我们妈啊,妈你不要我俩了么?&rdo;
&ldo;怎么能不要你俩,哎,你俩是我爷爷。&rdo;陈萍也往往一秒钟满足于现实,有地儿唱戏,房子足够大了,地段也好,一家人赚钱养家养孩子,老公贴心,儿女双全。
可这下子,京剧团垮了,陈萍像是被抽了筋骨的草,像是脱水飘零的花,她连早饭也不煮了,素颜坐在床尾,低着头哭。
林海说:&ldo;哭吧哭吧,哭完了就好了。&rdo;
林建安表面上镇定,他在自己屋坐着,破天荒地从架子上取了本书看,他什么也看不进去,仰起脸望向窗外,天是窗户那样宽的几十寸;密集的雨雾包裹着远近的楼房,灰蒙蒙一片。
清凌凌的眼里含着淡红的血丝,林建安眨了眨适宜上妆的薄眼皮,他往窗外看,脖子上挣出了青筋,他居然就蹙着眉头,慢悠悠地唱了句:&ldo;可算得是一段风流佳话,听号令莫要惊动了她。&rdo;
穿着件背心的毛头小子,没变声的嗓子细绵绵,他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睛红得更透,那指缝贴着的唇,青葱亮色,像涂了燕支一样。
菜场里也是阴雨天湿漉漉的气味,林思阳拎着两斤生牛肉,正站在卖鱼的摊前,等着妈妈挑鱼。
夏玉兰和摊主聊太极聊菜价聊天气,她要了条活蹦乱跳的鲈鱼,说回去清蒸着吃。
林思阳只负责拎东西,他踩过有些许泥污的菜场地面,鼻腔里全是河鲜的泥腥味,他这才睡醒了一般,开口跟夏玉兰讲了昨天晚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