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341被电了
朱元璋的脸很黑。
大明宦官弄权原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愿不得后世臣子都见怪不怪,且有模有样的进行谄媚。
如此行径,对于大明的政治局面,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
无论是识字还是干政,全都没有预防住。
他算是发现了,自己的后世子孙没有一个像他这般日夜勤政的。
或许是按照惯例王朝有什么大贪官或者宦官弄权之类的。
天气就会变得极端一样,用来警示世人。
朱元璋发现此时大明西北等地遭到连续的严重干旱。
朝廷大量粮食不得不从河南的粮仓调出,以救济苦难。
但落在灾民嘴里的好像没有多少。
毕竟救民之前,还需先救官!
他们吃过肉后,还能给你分一杯汤,就已然是清汤大老爷啦!
这还是太皇太后在世之前,要官府迅速救济灾民的情况下发生的。
仅仅是三年后,又一次大旱灾和蝗灾打击了西北地区的粮食产量。
然后官府想救也救不了了。
从徐州往南直至淮河流域和长江的江北,接连几年都是严重的水灾,造成了极大的饥荒。
山东、河南不是黄河就是大运河决口,许多人丧生。
紧接着第二年就开始干旱,以至于山东许多人都主动放弃田地成为流民。
长江中游主要产粮区湖广十年间有八年也闹灾,遭到了局部饥荒。
甚至连富饶和多产的江南区和浙江也是如此。
而且一旦发生灾祸都是连年的,严重的旱灾造成了极大的瘟疫,百姓死亡很高,紧接着粮食不够吃,田地荒芜无产出,又造成了极大的饥荒。
正统十三年,大旱灾再次出现了,结果水流到了别处。
开封东北的黄河堤坝决口,河水往东流入今东海不远的黄海。
另一次堤坝决口使部分黄河河水流入涡水,然后进淮河再向南流入海。
除了淹没大片土地并造成大面积的破坏、高死亡率和百姓流离失所外,这次洪水还严重地影响大运河在山东的一段。
沙湾堤坝连续几次决口,那里是黄河和运河在山东西部汇合之处,运河丧失了大部分水源。
由于北京深深地依赖运河运输的货物和粮食,京师处于其南方的供应来源被切断的危险之中。
朱元璋瞧着大明四处闹灾,手脚冰凉。
他其实觉得这就是上天在示警的意思。
朱祁镇修建皇宫以及王振修宅子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
那就只能加大徭役。
最初南京需要大规模的徭役劳动,就有很多百姓不满。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那里许多建设仍在继续,但是在迁都北京后,随着此城被改造成“世界中心”,大规模的建设不断在进行。
此外百姓服徭役为政府和皇宫提供了所需要的大批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