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围绕俑坑中间到底有俑还是无俑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时难分胜负。也难怪,这俑坑的气势也的确是太大了,即使是最伟大的考
古学家见此景观,也不得不再三揣磨一番。
既然范围已经探清,中间有无陶俑只有待发掘验证。考古队把情况向上
级业务部门汇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这时,工地上的发掘人员除从当
地招收的几十名民工外,又从当地驻军借来百余名解放军战士参加发掘,西
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几十名学生,在刘士莪教授的率领下也前来工地助
阵,发掘程度明显加快,仅一星期,探方已探出一千多平方米,陶俑出土500
余件。
随着俑坑的扩展和陶俑的陆续出土,考古人员的思路也随之开阔跳跃起
来,按照古代兵马一体的军事形制,既然有如此众多的武士俑出土,应该还
有陶马埋在坑中。可是这迟迟不肯面世的陶马又藏在哪里呢?难道没有听到
人们真诚地盼望它们加入新世纪行列的呼声吗?
地下的陶马似乎感到了人们寻找自己的心音,三天后,它们的第一个群
体面世了。
这是四匹驾车的战马,通高15米,体长2米,四马齐头并立,驾一辆
木制战车。尽管战车已经朽掉,但马的神态和雄姿,仍能给人一种奔驰疆场、
勇往无前的真实感觉。
随着陶马与木车的出土,发掘人员再度陷于亢奋与激动之中,而使他们
的亢奋与激动达到顶点的则是青铜剑的出土面世。
这是一把镀金的银白色铜剑,它静静地躺卧在泥土中。尽管经历了2000
多年泥水侵蚀的漫长岁月,当考古人员发现时,它依旧闪烁着昔日的风采。
光亮如新,寒气逼人。此剑长达913厘米、宽32厘米,其形制与长度为典
型的秦代精良宝剑。它的出土,无疑为研究秦代兵器的制造和防腐技术提供
了极为珍贵的原始实物证据,它使人们重新忆起了&ldo;荆轲刺秦王&rdo;那段惊心
动魄的故事的同时,也解开了这个故事留下的千古之谜。
公元前222年,强大的秦军灭掉赵国后,兵临易水,剑指燕国。燕国军
臣人心惶惶,国亡在即。燕太子丹为挽救危局,便导演了一幕荆轲刺秦王的
历史悲剧。
荆轲为报答太子丹的厚待之恩,以&ldo;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返&rdo;的慷慨悲壮之心,离燕赴秦,去实施行刺计划。
荆轲与壮士秦武阳来到咸阳,向秦始皇贡献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