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现状,使秦俑馆每个人都知道,不能再有丝毫的耽误。博物馆工
作人员吴永琪力举,终于在附近一家工厂制成了一个大型钢板簸箕,作为收
集迁移的主要工具。
当汽车拉着钢板簸箕驶入工地时,同样受到了设卡农民的阻拦。具体负
责迁移工作的张宁鑫拿出中央发来的电报,示意农民放行。
&ldo;我们不认中央的电报,只认麦子,把麦子压坏,我们吃什么?&rdo;农民
的口气依然强硬,汽车无法越过关卡进入工地。
急红了眼的张宁鑫当即决定:&ldo;所有压坏的麦子都由秦俑馆陪偿。&rdo;
&ldo;赔偿多少?&rdo;农民开始放缓口气,讨起价钱。
&ldo;产量的二倍。&rdo;张宁鑫回答。
&ldo;不行,进一次300元,少一个子儿也甭想过去。&rdo;农民毫不退让,提
出了惊人的价格。
&ldo;就这样定了,进一次300元。&rdo;张宁鑫果断而坚决地当场拍板。
&ldo;拿现款来。&rdo;农民望着张宁鑫涨红的脸庞,伸出了粘满泥土的手。
张宁鑫摸摸衣兜,掏出一个笔记本:&ldo;现款我没有带,但可以写条子,
你们凭条子到秦俑馆领钱怎么样?&rdo;
&ldo;写吧。&rdo;农民放下手,大瞪着眼睛看着面前这位黑大个儿的动作。
按群众要求、汽车进一次工地由秦俑馆付300元现金。
张宁鑫
198012
纸条从笔记本上撕下,递到农民手中。
汽车冒着蓝烟,穿越防线,驶向铜车马坑。
随着张宁鑫手中条子的不断书写&ldo;付300元现金&rdo;,汽车、吊车一次次
驶入工地而畅通无阻。
一切准备就绪。铜车马的四周挖出了几条深达十米的宽沟。以4立方米
木板的代价,将铜车马连同一米厚的土层包裹起来,成为四个大型木箱。钢
板簸箕用吊车放入坑中,簸箕口对着铜车马,板台架设千斤顶,逼使簸箕向
铜车马的底层慢慢推进。整个木箱进入簸箕,吊车开始起吊,四个木箱裹夹
着铜车、铜马完整地进入汽车拷斗,在一片欢呼声中驶往秦俑馆。
4天后,张宁鑫来到当地农村,找农民商量赔偿事宜。
&ldo;条子我已经写了,你们看怎么赔偿,是不是按条子写的办?&rdo;张宁鑫
问。
&ldo;秦俑馆哪来的那么多钱,赔偿的事就不要提了。&rdo;憨厚朴实的农民回
答着,递过一碗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