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建成后为葬仪需要所焚毁的铁证。其次陵国内还发现有被烧毁的陪葬坑。
更为有趣的是,与铜车马为一组的陪葬坑,其中一个单元焚毁得很彻底,但
铜车马所在的其它几个单元并未焚毁。
兵马俑坑的一组情况也是如此,一号坑焚毁较为彻底。二号坑东北隅蹲
跪式俑一区焚毁程度与一号坑略同。其它车、骑及步骑混编三区和三号坑相
同,未经焚毁。
从目前陵城垣以内和以外发现地下陪葬坑焚毁与未焚毁的情况可以归纳
为这样几个特点。
焚毁的陪葬坑一般为大中型,建筑结构为多斜坡道,坡道对边的坑壁也
见竖穴小道口。坑内有用夯土筑起的隔梁,将坑分成若干过洞或长廊,过洞
与长廊或径直或萦环曲绕,但都能互相串通。坑的底部,周壁和顶部封口均
有木结构,顶部封口施棚木,苇席,周壁重叠侧立壁板或壁柱。坑底先铺垫
木,垫木上再铺设较厚的板材。若是青砖墁地,便在墁地砖的两侧有用坊木
袱垫的通长底部。坑口架设棚木时,在坑底引火处的上部留有入风空隙。这
些形式结构的特点,颇似烧窑一样易于燃烧。
未被焚毁的陪葬坑,多属竖穴小孔。有的坑口封口封顶也施棚木,但坑
的周壁和底层无壁板、壁柱、垫木和铺地板材,盛装陪葬品的葬具,有方形
盒状的木椁、棺,也有瓦棺的。坑内均无引火易燃的任何迹象。
从上述陪葬坑焚毁与未焚毁的形式结构特点看,所谓项羽焚毁兵马俑坑
的论点显然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大厅修建
时,为保护已清理出土的俑坑文物遗迹,又仿秦代当时的建筑设计重新架设
木料覆盖回填。一年后我们再发掘时,这些木料已腐朽不堪。项羽入关时,
坑已填近3年,这时的木结构旱应腐朽,留下的也绝不可能再有较为完整的
木构榫铆或架设接茬的关系。这种炭化情况,只有在木炭焚毁前,木质尚好
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另外,项羽焚毁陵国的目的在于报仇和盗取财物。从已
经探明清理的有关陪葬坑,乃至陵寝地宫扰乱迹象、盗洞的大小分析,可以
断定不是大的兵韬盗窃。
根据对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和地下陪葬坑探测清理所获资料,我认为&ldo;项
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rdo;的记载,应是指楚兵在陵园地面建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