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婂揪着他衣襟上的盘扣不撒手,扭捏道:“那以后您好好给我说呗,太凶了,我害怕。”
谢启点点她的额头,好气又好笑,这副小无赖的样子,哪里是害怕的样子,逮着机会就撒娇。“就不能有点志气,以后乖一点,少惹孤生气。”
汤婂把头上的汗都蹭到他身上,咕哝道:“我尽量。”一副人家有话说但是既然你在生气人家使劲憋着也不说的可怜样。
谢启被她蹭来蹭去磨得心烦,拍拍后背让她坐直,“说罢,不说孤别想清净。”
汤婂坐直了有些疑惑,“这男人的媳妇儿人缘也忒差了,怎么婆婆儿媳妇都跟她过不去,还合着伙把她挤兑走?”
谢启也不知道,随口答,“兴许是继室。”
汤婂恍然大悟,“那就难怪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是原配,婆婆跟儿媳妇联起手来针对也不是没有的事儿,何况是半路进门的继室。
汤婂偷偷瞥了谢启一眼,她也是继室,不过命好,摊上个好婆婆,膝下也没有白捡的大儿子,倒是躲过一劫。
谢启正懊恼呢,当着小丫头的面说这个,真是找不自在。
两人各怀鬼胎,出了一身汗都没察觉,到庄子的时候正好是午时,回屋更衣洗漱才发现,里衣都湿透了,黏糊糊的粘在身上。
刘进升带人伺候谢启沐浴,谢启闭着眼突然来了一句,“路上遇到的那家人,可是因印子钱争吵?”
刘进升耳朵竖起来,眯着眼想了想,“奴才也听了那么一耳朵,好像是那家媳妇儿的娘家借了还不上,放印的跑到胖子家拉东西,除了那媳妇儿的嫁妆,胖子家的东西也搜刮了不少,一家子给闹得鸡飞狗跳。”
谢启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汤婂早就把这事儿抛到脑后了,傍晚日头下去没那么热了,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拿巾帕包着头,兴致勃勃的把庄子逛了一圈,回来跟谢启道:‘殿下这里好,地方大。’
谢启看她这一身衣裳穿的新奇,拉过来摸了摸,才知道只外面一层是粗布的,里面依然是上等的舒光棉,“这周边都是皇庄,旁边是老三跟老五,过了山头是禹王。来了就好生玩儿,不过别走远了,去远处跟孤说一声,走迷了就麻烦了,大的很。”
汤婂乖乖点头,“咱们今儿晚上在院子里吃罢,有刚宰好的小羊羔,烤着吃多热闹。”
这点小事谢启向来都随着她,温声道:“好,你多喝些这个茶,老是吃这么油腻对肠胃不好,回头该难受了。”
小羊羔烤到一半,来了个不速之客,老三谢柏领着新册封的侧妃来了,一来就笑,“臣弟昨日来的时候就看这边热闹的不行,寻思着过来碰碰运气,果然大哥就在呢。”
汤婂刚被谢启塞了一块羊腿肉在嘴里,听见动静赶紧要站起来,谢启拉住她笑,“没有外人,又是在外边,没这么多规矩,就在这儿吃罢。”这算是给禹王解释了,刚刚听到通传的时候她要回避太子就没让。
太子跟禹王谢柏的关系看起来很好的样子,汤婂正好也舍不得刚烤好的肉,赶紧招呼人坐下。
禹王侧妃王氏二十岁左右,脸庞圆乎乎的又白又胖,人有些拘谨,坐在一边明显有些放不开。吃了一盘子片好的羊羔肉,聊了一会儿汤婂才晓得人家刚生了个孩子,“已经有四个月了。”
王氏吃的很克制,稍稍用了几片就不肯吃了,有一下没一下的捡着一旁的萝卜丝吃,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肉烤的真好吃,可我不敢多用……怕胖。”
她羡慕的看着汤婂接过太子重新片好的一盘,“您可真有福气,能吃还不胖。”
汤婂见她这么说也就不劝了,自己吃的满嘴流油,“让人给你拿些果子来罢,庄子上自己种的桃儿,下来的早,可是甜得很,水也多。”
四个人吃到月上中天,禹王才带着王氏离去,谢启让人一路打着灯笼好生送送,“路上慢些,孤还要住些日子,来往的时候长着呢。”
回到屋里,汤婂好奇道:“禹王爷怎么带着侧妃就来了?”
不是说不能带着侧妃出来住庄子潇洒,而是带着侧妃来跟太子太子妃一块用膳,这就有些宠的过头了。
谢启呷了口茶,叹气道:“王氏的孩子已经抱给叶氏了。”
叶氏,禹王正妃叶令仪。
汤婂有些沉默,这种事儿不少见,正室生不出孩子,就会把妾室的孩子抱到跟前。她也叹了口气,“我一点都没看出来,王氏看着没一点心事。”除了怕胖。
谢启笑了声,说她傻,“孩子抱过去正院养着,就是不记成嫡子,那孩子以后的前程也差不了。老三两口子都是厚道人,还给她要了旨意封了侧妃,处处优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怎会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