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在亡国之前从南京开封府逃亡归德府(河南商丘睢阳区)和最后自杀地蔡州(河南驻马店汝南县)不算哈。
“武垒,你觉得咱们大宋现如今最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走在外面宽阔的街道上,看看景儿百无聊赖地问着旁边的武垒。
“肯定是打鞑子了。”武垒不假思索说道。
赵昺鄙视的看了一眼,说道:“打打打,就知道打。朕给你说吧,咱们大宋最重要的事情是粮食。”
“嘿嘿,陛下所言极是,没有粮食饿着肚子那是打不了仗的。”
“嗯,孺子可教也。这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缓北伐,才是正道。”
差点说漏嘴了,咱已经是皇帝了,还称什么王啊。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元朝末年老朱采用谋士朱升的建议,最终驱除鞑虏,建立大明王朝。
“等以后有机会了,你也去前线历练历练,总不能一直跟在朕的身边吧。”
“卑职愿意一直跟在陛下身边。”武垒赶紧回道。
“哈哈,那你可别后悔哦。”
武垒听了赵昺的话咧咧嘴没敢吭声,想起来原本跟自己一起打过仗的那群兄弟在刚刚结束的大战中表现抢眼,暗骂一句嘴贱脸皮薄,真是自找苦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百姓吃饭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历朝历代头等大事,所以重农抑商的国策也是有原因的。
而宋朝是罕见的鼓励商业的一个朝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高度繁荣。
“那朕再考考你,你说粮食因何而兴,又因何而废?”赵昺看着吃瘪的武垒忍不住发问道。
“粮食因何而兴,因何而废?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这粮食啊因水而兴,因水而废。”
“卑职明白了,没有水哪能种出粮食来,这水多了粮食就坏掉了。”
“嘿,不错,没想到你这脑袋瓜子还挺灵光呢。”
“……”
“朕打算在每一个村,每一个县,每一个州,每一个府,每一路都设置不同级别的粮仓,以便解决百姓在灾年吃饭的问题。”
“啊,陛下,这些朝廷大事卑职可不敢插嘴。”这可是陆相公的事情,朝廷大事岂是我一个小跟班能评论的。
“你小子没看过报纸么?”
“卑职看过报纸啊,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包罗万象,甚至还有议论朝廷大事的。不过卑职最喜欢看的还是那种连载的小说,有个叫苍莽山的作者,虽然啰啰嗦嗦写得不怎么样,唯独更新挺及时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不就得了,让你说说又有何妨。朕说过,凡我大宋子民,无论军民还是农夫小贩,凡是从事生产活动的都可以讨论国事。当然了那些学堂里的学生就算了,啥也不做有什么资格评论朝政。”
这些学生们啊,读好书就行了。
赵昺的这一条规定,有点类似老朱。
朱太祖开国之后,就立下规矩,大明的朝政得失,农夫可以议论,军户可以议论,小商小贩亦可以议论,市井小民也可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