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佛法修学概要20 > 59 期中座谈56 3738集 研讨(第2页)

59 期中座谈56 3738集 研讨(第2页)

佛陀说:在恒河的一边,有两个牧牛人,他们各自领着一群牛在吃草。时间久了以后,这边的草也吃得差不多了。两个人就商量,我们应该把牛群赶到恒河的另一边去,那边有更加新鲜肥美的草来继续供给牛群。

那么第一个人,他在赶牛冲过恒河的过程当中,没有善巧。他就拿着牛鞭一路地打牛,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用强迫式、信仰式的方式,把牛群给赶过去了。但是,毕竟牛是不会游泳的,所以絶大部分的都在过恒河时陷入水中死掉了。只有少数强壮的牛到达了对岸。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牧牛人,他有智慧的善巧。他首先在恒河当中找到一个最短的距离,把牛分成三类:强壮的牛、中等的牛跟最虚弱的牛。他把强壮的牛放在前面,稍微用鞭子打一下,这些强壮的牛一下子就冲过恒河。

第二种中等的牛,看到强壮的牛过去,牠受到鼓励,一看前面都过去了,牠们也就顺势一鼓作气,中等的牛也全部过去了。

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牛都过去了,就在对岸呼喊,那么这些残弱的牛,想想这个输人不输阵,就赶紧提起自己的愿力,最后这些残弱的牛也一鼓作气全部过去了。

佛陀讲这两个譬喻是想说什么事呢?就是说,你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理观的智慧引导,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你所修的一切不能构成波罗蜜。不能构成波罗蜜就是说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你所修不能坚固;第二个,所修不能圆满。

所以,当我们慢慢地从一种信仰式、压抑式、强迫性的念佛,提升到一种调伏性的、引导式的念佛,我们应该以佛陀的智慧来善调内心,来增长自己修行的水平。

38、一个正常的修学,你必须要心力法力同时具足!

当我们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不管你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法门,总而言之你的操作,你在生命当中,要把两种力量在你的身口意中表现出来:一个是来自于内在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外在法门的力量。这两个力量要同时现前。

我们修行当中,很忌讳一种单向的修学。什么叫单向呢?有些人他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他生命当中只有一种法门的力量在运转,但是他心力薄弱,他走不出过去的业力跟妄想,这个就不好,单向修学,很难进步。第二种,只有理观没有事修。他道理学得很清楚,但是他不去拜忏,不去拜佛念佛,只有心灵的力量也不好。

所以我们应该让心灵的力量从过去的妄想执着中走出来,善调其心,让心力从过去的包袱中走出来,这是第一个。不要把自己的心力弄得这样沉重,你可以走出过去,你有选择的。释不释放业力它说了算,接不接受我说了算。

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把自己的心力表现出来以后,你一定要依止法力。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不要高估了自己。襌宗很多人容易执理废事,只有理观没有事修,我们要在三宝面前至诚地皈依。

所以一个正常的修学,你必须要心力、法力同时具足,心力带动法力,法力加持心力,缺一不可。如果你在生命当中,心力、法力、理观、事修都具足了,我恭喜你,你上路了!如果你只是单方向的力量,只有心力或者只有法力,你还没上路,你只是跟三宝结缘。

所以在六度当中,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都是法门的操作。其实智能的理观,它本身不能讲是一种法门,它是一种心力,调整自己的心灵力量。前五度是事修,第六度是理观。

那么六度法门,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有,两个关系:

第一个,「前前引生后后」。从引生的角度,它前面引生后面。比方说,你经常布施,你就很容易去持戒;你经常持戒,你这个人相对也容易控制你的情绪,就容易忍辱。所以它前面的法在操作过程当中,除了创造它自己这个法的功德以外,它容易引导你去修第二个法,它会为第二个法的修学创造一个有利的力量出来。这是第一个,它有引生的作用。

第二个,它有持净的作用,「后后持净前前」。比方说,你本来布施不太圆满,但是你一持戒以后,会加强你的布施的力量,会让它做得更好;比方说,你持戒持得不是很圆满,你只要忍辱修得好,忍辱会加持你的持戒更圆满。所以后后会使令前前更加地功德圆满。

所以它们的确前后是有关系的,有引生的关系,有加持、持净的关系。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5-637-38集研讨

[研讨主题:智慧的重要——大乘理观与一佛乘]

各位师兄大家好。末学奉师父的慈命,与大家进行《佛法修学概要》的研讨。今天是我们第二学期的第四次研讨,我们研讨的内容是《佛法修学概要》第三十七讲和第三十八讲的内容。今天一大的主题是:

智慧的重要——大乘理观与一佛乘。

末学准备从三个部分来跟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总述:什么是智慧。

第二部分、别述:如何修智慧。

第三部分、结示:以师父的几段法语作为我们这堂课的总结。

请大家看简表。

第一部分、总述:什么是智慧?(分六:一、释义。二、体性。三、分类。四、简别。五、功胜。六重要性。)

第一部分总述目前分成六个小点,谈一谈自己对智慧的理解。

一、智慧释义

智:梵文曰若那,意为决断(观照);

慧:梵文曰般若,意为拣择(了知)。

智慧——通达诸法实相之智,断惑证理,教化众生之慧。

二、智慧体性:毗缽舍那,谓正观察。(性空正见之圆融观、止观双运)

(一)如所有性:观察总相——空观(真谛理);

(二)尽所有性:观察别相——假观(俗谛理)。

(三)诸善妙慧,悉皆摄为毗缽舍那品——成就不可思议的空假中的无漏智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