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它没有不变性,更重要是它没有主宰性。这个是所有大福报的人最大的盲点。因为我们积集善业,我们就有某种的自在力。你说:我生命有主宰性啊,我要买一台电视我就可以去买,我要买一栋房子我就可以买,这个就是我的主宰性啊。诸位!你的主宰性不是从“我”发动出来的,那是你有善业。你把福报享尽你试试看,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了。我们现在有自在力,是因为有善业的支持,但是我们觉得是“我”在支持,这个是错误的知见。你有善业的时候你说了算,但是风水轮流转,你福报享尽了,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生命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没有主宰的东西。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释放业力,如此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遵守业力的轮回。今生你福报大,没有学佛就开始放逸,放逸了以后,来生福报享尽了,变成住到贫民窟去了;你今生福报差,没关系,你做义工。忏公师父鼓励我们去扫厕所,最好是没有人知道,别人在休息时你偷偷摸摸跑去扫厕所,扫完以后,为善不欲人知,偷偷摸摸跑回来。忏公师父鼓励所有的斋戒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偷偷跑去扫厕所,这个听说对修福报很管用。所以你今生修福报,你来生就变得有自在力了。
当然,这个福报不究竟,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我们是没办法控制我们的生命的,我们来到人世间是很无奈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业力的主宰,其实你都做不了主。你自己认为你能够做得了主,是你自己捏造出来,自己在打妄想。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你今生会跟谁结婚,你今生会从事什么职业,只有一句话就说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佛教的因果观是隔代受报的,你前生造业,今生得果报。你今生修福还是很痛苦,不要怕,来生你就知道了,“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实整个生命都是业力,除非你的思想做出改变。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其实我们也很难改变现在,今生的业都已经成熟,你很难改变了。
其实佛教的改变是改变来生。佛教是一个来生的宗教,这句话我完全同意。你去看佛陀的经典说的功德,没有一件是今生的,很少很少。你能够往生到净土去,成就什么功德,都在讲来生。很少说你今生本来是一个女众,修到最后可以变成男众,没有这种事情。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被灭掉的,诸位知道吗?身为一个佛陀,连家族都没有办法保护!你不要这样讲,因果的道理,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是佛陀发现的,这个真理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不是说你是佛陀,你就可以改变因果。释迦族他的罪业成熟了嘛。如果佛陀都不能改变业力的话,我们怎么可以改变业力呢?所以你今生活得很痛苦,没事!因为你有一个不好的过去。但是只要你肯努力,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今生可以做出改变的,在我们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有机会来改造。有人说,一个人五十岁,生命就定型了,其实这也不一定。你可以随时把你心中的影像擦掉,重新再画一个图样出来,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但是你一投胎,临终一动,那又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从佛法的学习,调伏烦恼,改变我们的知见,我们知道生命是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表示我们是可以改造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因为我空、法空,我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现在的身心世界是业力创造出来的,我们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来生会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出来。这个就是改变常见——常一的知见,叫作坏诸欲堑,改变知见。
第三个,是开显智慧。
前面是破恶,破除烦恼邪见之恶,以下就是显真,显现真实的智慧。“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这几个字就是佛法的修学,透过调伏烦恼,消除邪见,心中的光明出现了。
那么光明出现是有过程的。第一个,“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我们一定有一个法门来修学。念佛、持咒、拜忏等等,这是一个事修。第二个,理观。你一定要有一个道来引导你。净土宗的道,就是顺从本愿;圣道的道,就是空假中三观,这是一种智慧。那么慢慢地透过事修理观,最后“光融佛法”,心中的智慧光明出现了,你把佛法完全消化了,变成心中的智慧了。这个地方是自利的功德。
以下利他:“宣流正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可以到众生的世界,成立念佛堂、施设很多的方便来引导众生,宣流正化。这个讲利他。
这段是说明佛法的第三种功德——智慧的功德。
第四个,讲成就福报。“入国分卫,获诸丰饍,贮功德,示福田。”
前面的破恶生善,偏重在佛陀口业的说法,给我们的功德,破恶生善。以下是指佛陀的身业。
佛陀过的是出家生活。在古时代的印度,不但是佛弟子不能从事生产事业,外道的出家众也不从事生产事业,就是托钵。“入国分卫”这个“分卫”就是托钵。在托钵过程当中,得到种种的饍,丰饍就是熟食,得到了很多的饮食。
为什么三世诸佛成道以后,都要现出家相,没有一个例外呢?没有一个在家的佛呢?因为他出家才能够过着托钵的生活,给众生种福田,给众生贮存功德。我们一个人要成就福报力,先不讲出世的解脱道,先讲安乐道,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你的布施心要很强,布施心要很圆满平等。第二个,与你所布施的境有关系,这块田。相同一粒种子,你种在一个很贫瘠的田地,它长出的水果是比较少;你种在一个很肥沃的田地,长出的水果是很多的。所以在经典上说,你供养一个阿罗汉跟供养一个菩萨,功德不一样;你如果有幸供养佛陀,那不可思议!那是世界上最殊胜的福田!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托钵。走着走着,前面刚好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泥土。这群小孩中有一个是小孩子们的头头,领了几个小孩子,用泥土把它做成一个城堡的样子。佛陀带着弟子们威仪具足地经过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城堡的时候,佛陀停下来,当然佛陀每一个动作都一定有原因。这时候,那个孩子头头看到佛陀特别庄严,就起了欢喜心。他不一定懂佛法的道理,但他被佛陀的相状摄受,就跑到他所做的城堡前,他做的那个城堡有一个仓库,他用泥土做了很多的珍宝(他自己认为是珍宝,其实是泥土)。他就拿这个泥土的珍宝要来供养佛陀。
这时阿难尊者出来阻挡。佛陀叫阿难让开,他说:你不能阻挡,你一阻挡,他来生要毁灭佛教的。他叫阿难尊者离开。那么这个小孩子就拿泥土做的珍宝到了佛前,佛陀弯下身来,用钵把这些泥土盛起来,接受他的供养,贮存他的福德。当然这个泥土不能吃,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拿这些泥土回去,在我的寮房里面有坑洞的地方把它填平。佛陀接受这个泥土以后,授记说:这个小孩在我灭度以后一百年,他是印度的转轮圣王,会护持我的正法。这个人是谁?诸位知道了吗?阿育王,对了!
在印度,佛灭度以后,护持佛教有几个:迦腻色迦王是一个,阿育王也是一个。阿育王他有好几个兄弟,这个人从小就很有志向。不过他早期的时候也到处打仗,因为印度是分裂的国家,十六个国家,到处打仗,他造了很多杀业。他中年学佛以后,盖了很多的塔,在经典上说,盖了八万四千塔,福报很大。那么他为什么今生能够做转轮圣王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佛陀。
其实一个人要修福报是靠机会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住豪宅,诸位,你认为他们这些人经常布施吗?不一定喔!你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人的富有是因为经常布施,今天布施,明天布施,他是以多取胜,那么他一定养成一个布施的习惯,对不对?但是你看今天,很多有钱人,今生他没有布施的习惯,这是矛盾啊!他前生有布施的习惯,他今生应该等流,应该继承前生的功能。那只有一种解释了:他前生只布施一次,但是他遇到好福田,他遇到大福报的境界。在佛陀这块福田里面,很多国王都是布施一次,就那一次,他刚好供养到佛陀,或者是辟支佛、阿罗汉等等。所以佛陀的出世,除了说法以外,他也用他的威仪来摄受众生,让众生成就福田。这个是佛陀的身业,让众生种福田。
这前面的四段:调伏烦恼,破除邪见,开显智慧,成就福报。这个是说明说法的功德。为什么要说法?就是让众生成就智慧福报。
最后一段,说明说法的次第,有四个次第。
第一个,是欢喜。“欲宣法,现欣笑。”佛陀说法的时候,他会先用功德相来摄受我们,让我们欢喜。如果你看《阿弥陀经》你会发觉,很明显地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你看佛陀讲《阿弥陀经》一开始,先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极乐世界的依报妙。依报有三个主题:宝树楼阁,宝树、楼阁、莲花;各种的宝物、光明、音乐等等;五尘的微妙殊胜。那么正报就是佛陀菩萨的庄严。诸位!佛陀在讲因果的时候,是先讲果报,你看,苦集灭道先讲苦谛,佛陀先讲痛苦的果报,然后再告诉你,这个果报是怎么来的;先讲涅槃的功德,再告诉你涅槃的功德是怎么成就的,讲道理。那么佛陀在引导我们亦复如是。他会先告诉你,有一个世界怎么好,然后再告诉你,你想不想去呢?那你想去,应该要记住什么样的方法呢?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所以佛陀在说法之前,先讲来生的功德让我们欢喜,欢喜益;再破恶,用各式各样的法门来破除心中的烦恼;再生善,生起智慧,“显现道义,无量功德。”最后入理,“授菩萨记,成等正觉。”我们成就道理以后不再退转了,佛陀跟我们授记,授成佛的记。说这个人经过什么时候,会在什么地方成佛,他的国土是什么名称,国土里住些什么人等等,授成佛之记。
整段的□□相,就是说明了三个主题:说法的内容、说法的功德跟说法的次第。佛陀度化众生,他知道一个人改变,只有通过思想的转变,所以佛法是从文字上用音声来说法。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看佛法,在佛教历史上□□要切成两块来看:第一个,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是主动的,“为诸众生不请友”,主动积极的。所以我们看佛陀在□□宣扬佛法的时候,是佛陀的应化身还在;第二个,佛灭度以后,那就靠经典。那就不是主动,就化主动成被动,你就要主动去学习。
我们讲一讲佛陀在世一个主动度化的因缘。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看起来非常丑陋,在经典上说,他看起来不像一个人,像一只猪,根本不像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大富长者把他生下来了也就没办法,只好养养到稍微大一点,就把他丢到森林去了,让他自生自灭。这个小孩福德力不可思议,我们都知道福报是综合的,他虽然过去生有毁谤三宝的过失,所以今生丑陋,但是他有善业力,所以把他丢到森林,他也不会死掉。他吃这个森林里面的生果活下来了。但是这个人因为长得丑陋,就有自卑感,看到人很怕,就跑。
但是他有善根。有一天,佛陀知道这个丑陋人的善根成熟了。佛陀就变现一个大丑陋,跟丑陋长得一模一样的,当然身高高一点,来到丑陋的面前。这个丑陋一看,哎呀,这个人跟我长得一样,大欢喜!就跟他做朋友。两个人一起生活,一起去采生果,一起活动。有一天这个大丑陋就跟小丑陋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好不好?他说:好啊!因为这个小丑陋跟他变好朋友了。这个大丑陋就带着小丑陋走到河边,两个就在河边坐着,这条河里就映出两个人的相状:一个大丑陋,一个小丑陋。大丑陋就拿出吃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丑陋吃。这个东西快吃完时,这小丑陋突然间看到这个河上面的影像,看到另一个丑陋突然间相貌变得很庄严。这时小丑陋就说:欸!你以前跟我长得一样,你现在怎么变得庄严了?大丑陋说:我跟你本来是一样的,但是我跟你吃东西时,看到远方有一队出家众,坐在那边打坐,我就用赞美的言词,不断地赞美他们,所以我就变得庄严了。他说:你也可以试试。这个丑陋因为对大丑陋有信心,他就用美好的言词赞叹:这个出家众很庄严,身相很具足,内心很寂静!他就不断用美好的言词,赞美前面的出家众。欸!他的相貌也变得庄严了,他起了大欢喜!这个时候佛陀从人的相状,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出佛陀的原来相状。这个丑陋非常感动,拜下去。佛陀就跟他讲四谛法门,这个丑陋当下证得初果。
诸位!这个丑陋根本不想学佛,他在森林里面,佛陀主动去找他的,但是他有幸生长在佛陀的时代。诸位!你要是生长在佛的时代,你不用来上课了。你该干啥干啥去,佛陀会去找你。但是你在佛陀灭度以后,那就没办法了,你就乖乖地来上课。因为佛陀在的时候,佛就是法。佛能够主动地出手,“为诸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