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雪白血红剧情分集介绍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关键是休息不好。

行军最重要的是不掉队,不减员。干部神通再大,也关照不过来。靠谁?靠骨干,靠黄达宣和瞿文清这样的活跃在最基层的骨干。

他有两个&ldo;巩固对象&rdo;,一个叫唐大荣,一个叫唐维民。唐大荣30多岁,全班年纪最大。他打仗好,挺勇敢,就是&ldo;家庭观念重&rdo;,爱发个牢骚,那牢骚大部与老婆孩子有关。唐维民16岁,文弱得像个书生,一天说不上几句语。他堂公在苏北出发前跑了,连里去找没找到,把他拉来顶替。连里再三叮瞩,要他&ldo;承包&rdo;这两个人。后来,唐大荣当了排长,打天津时负伤;唐维民当了副连长,在朝鲜二次战役时负伤。负伤后再未见过,至今也不知在哪里。

每到宿营地,他就对二唐说:你们累了,歇着吧。这话翻译过来,就是&ldo;别跑了,有人盯着哩&rdo;。说完就去找柴禾烧水,烧好再给端过来。洗脚是行车中第一件大事,比吃饭都重要。洗完了,谁脚打泡了,再帮着挑泡,穿上马尾巴。有时这一切做完了,自己脚未洗,饭未吃,倒那儿就打上鼾了。醒来后,冷丁一下,看看二唐,有时就想:要跑这不是早跑了吗?

黄达宣和瞿文清都说自己从未动过开小差的念头。开头,瞿文清是觉得有碗饭吃,黄达宣是记着那斗小米。后来,是觉得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对咱好,咱得对得起人家,不能让人家难心。

二唐对他挺反感,觉得他是个&ldo;特务&rdo;。他也觉得这个角色很尴尬。逐渐地,都不这样想了。一个大哥,一个小弟,加一块劲头也不比他大多少,这些事情本来就该他干的。后来二唐一提起闯关东,就说感谢他。他说:我应该感谢你们。

从苏北到关东,从长白山到海南岛,谁应该感谢谁呢?

原63野战医院院长吴振淮,当时是独立旅医政干事。

医政干事两项工作。一是当医生,看病。二是负责医务人员的提升、调动。哪个医生牺牲了,哪个看护班长可以提起来,向组织科写个报告,主要还是看病。

闯关东路上,比较多的疾病是打摆子。

闯关东前,独立旅南下浣江,那里是疟疾流行区。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发作时是好人,发作起来忽冷忽热。冷得发抖,几条被子压不住,热时发烧可达39度、40度。发作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浑身无力。上午8点多钟,下午3点多锺,最爱发作。

正是行军的时候,照样走。

配有马匹的干部,马都让给病号了。重病号骑马,轻的把枪枝、弹药、背包、粮袋放到马上,人步行。再选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排成一路纵队,每人中间夹个打摆子的,用绳子捆在腰上联成一串。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抓着绳子,连拖带拽地往前挪。那情景,就像电影上国民党抓的一串串壮丁。

不是亲身经历,谁会想像得出闯关东大军中,竟会有这样一支队伍!

一忽儿冷得哆哆嗦嗦,一忽儿烧得迷迷糊糊。脑子里好像全是空白,又好像被铅样的东西灌满了。甚麽知觉都没有了,这个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却知道向前挪动脚步,一步,一步,就像踩在棉絮上。

后来,这个队列的指挥官‐‐医政干事吴振淮也打起了摆子。

老人说:讲讲别人还行,我自己是怎麽走过来的,记不得了。

老人说:若不是互相帮扶着,谁也走不过来。

离休前是沈阳市农机局副局长的李少英老人,闯关东时和郑绍华是同班战士。&ldo;文化大革命&rdo;中,造反派说他是假党员。郑绍华听说了,寄去一份证实材料,10年内乱后,老战友重逢。

郑绍华说:我若不用脑袋担保,你就叫人打死了。

李少英说:闯关东我不替你扛枪,你早就压死了。

那时候,郑绍华16岁,又瘦又小,还不到90斤。

一些老人说,刚上路时,歌声不断。一路行军一路歌是我军传统,后来可就唱不动了。怎麽鼓动也唱不起来了。

大地是黄褐色的,军装是灰色的,一支支灰色的队伍,在黄褐色的大地上默默地流动着,像一部无声电影。一队队大雁逆方向从头上掠过,抖落一串串清脆的&ldo;嘎嘎&rdo;声,溅不起一丝回音,适度痛苦使人喋喋不休,过度痛苦使人沉默。

食为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闯关东大军先行的是筹粮官。

10旅29团先行的,是粮秣股长张文星和他的筹粮队。

从苏北出发后,他率领25人的筹粮队,每天提前大部队两天左右出发,沿预定行军路线筹备粮草。闯关东如此,大部队行军都如此,平型关战斗后参军,离休前为某军后勤部长的张文星,战争年代就和粮草打交道了。1949年进军广西在苗区筹粮,讲不明白,差点儿叫个苗族女人一柴刀砍死。

在江苏、山东、河北筹粮很简单。需要多少粮、菜、油、肉和饲料,到村公所找到管事的报个数就行了。都是老区。事先打过招呼,沿途都有准备。

从冷口出关后就不行了。

一是&ldo;满洲国&rdo;的地方,老百姓不了解共产党。二是人烟稀少,日本人搞&ldo;集团部落&rdo;,很多地方是无人区。三是穷,很多人穿不上裤子,大姑娘披着麻袋片偎在炕上,不敢动窝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