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宋开元家中觥筹交错,老友们齐聚一堂,酒足饭饱后,众人围坐品茗,谈笑风生。夜色渐深,宾客们陆续告辞,宋开元却特意留下了耿老和边飞军,心中似有要事相商。他引着二人来到书房,推开门,只见那幅珍贵的钱维城《九如图》正铺展在书桌上,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他们的到来。钱维城九如图 “看看吧,老边,你的九如图!”宋开元伸手一指,食指指甲在画上轻轻敲了两下,发出笃笃的声响,示意边飞军自己去看,“你得好好用鼻子闻闻,感受一下真迹的墨香,别到时候说我宋开元偷梁换柱,给你换喽!”
边飞军听了,脸上笑开了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搓着手,小步快跑着来到书桌前,一边走一边念叨着:“哎呦,我的宋老哥,真是麻烦您了,您还真把这宝贝给我带家里来了。”
边飞军弯下腰,凑近了仔细欣赏,眼神里充满了喜爱和激动。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要触摸画卷,却又小心翼翼地缩了回来,生怕弄脏了这幅珍贵的画作。
“啧啧啧,宋老哥,这画,真绝了!”边飞军赞叹不已,“这笔法,这意境,简直是神乎其技!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说着,边飞军向宋开元抱拳致谢,“您今天这个铁公鸡,可真是拔了一片毛呀!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边飞军又忍不住凑近闻了闻,摇头晃脑地说,“嗯,这墨香,沁人心脾,绝对是真迹!”
宋开元看着边飞军这副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冲着他的后背冷哼了一声:“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是给了你多大好处呢!不知道感恩,还说我是铁公鸡。”
之后,宋开元示意耿老喝茶,嘴里同时抱怨着:“老耿,你评评理,你看看老边,说的这叫人话么?我一片好心,他倒好,还说我拔毛,我这人就是心软,就不应该把这画送给他!”
耿老仰头呵呵一笑,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笑着摆摆手,“我可不管你们的闲事,你们就继续斗嘴吧,我去看看画。”说着,耿老也起身走向书桌,饶有兴致地欣赏起这幅九如图来。
宋开元、耿老和边飞军三人围在桌案前,仔细欣赏着这幅钱维城所作的《九如图》。画作纸本,淡设色,装裱成立轴的样式,摆放在桌案上方。它纵向超过一米,横向将近半米,占据了桌面上相当大的空间。
画作的右边,钱维城恭敬地题写着“臣钱维城恭临董其昌本”,下方钤盖着一方他常用的白色印章。画作上端,三个遒劲有力的字——“九如图”——赫然在目,点明了画作的主题。 在画面的右上方,乾隆皇帝御笔题写了一段诗文:“天保答君小雅哦,六章遂以九如歌,侍臣岂啻祝厘颂,寓物由来规亦多。丙午初冬御题。”诗句下方,盖有两枚印章:“古稀天子”和“犹日孜孜”。 “丙午”指的是乾隆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86年。题诗之时,钱维城已经去世多年,乾隆皇帝仍对他的画作如此珍视,可见其喜爱之情。
画作上还钤盖着多方清宫收藏印章,例如“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宝笈三编”、“三希堂精鉴玺”等等,彰显着它曾经的皇家身份和珍贵价值。
画中,巍峨的高山拔地而起,山上生长着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松柏。半山腰处,一座小巧的亭子掩映在松柏之间,为登山者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 透过茂密的松柏枝叶,一轮红彤彤的旭日正冉冉升起,将温暖的光芒洒向大地。山间的溪流蜿蜒流淌,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最终汇入浩瀚的东海。
钱维城的这幅《九如图》,用笔秀丽,设色素雅。虽然以青绿色为主调,却没有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反而显得格外清新淡雅。画面中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也没有棱角分明的造型,处处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和面貌。
边飞军的目光流连于画卷之上,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带着一丝难以掩抑的兴奋,轻轻点着头,仿佛在与画中之景进行无声的交流。
“来来,你们看,”他伸手指着画卷,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这幅画作的构图真是精妙!瞧这山势,是何等的峻峭险拔,却又透着一股沉稳厚重之感。还有那山石上的皴笔,纵横交错,宛如岁月的刻痕,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画卷中那条蜿蜒流淌的溪流,“看这流泉,从容不迫地穿过山间,仿佛一位智者,不急不躁,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还有那轻盈飘浮的烟霭,朦朦胧胧,如梦似幻,仿佛仙境一般。”
他深吸一口气,赞叹道,“钱维城大师通过精妙的构图和细腻的用笔,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这意境,这笔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转向宋开元和耿老,眼神中充满了兴奋,“你们感受到那种宁静、温润的感觉了吗?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恢弘,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边飞军由衷地赞美道:“哎呦,这就是钱维城大师的杰作!真是名不虚传,不错,真是不错!这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
耿昌站在一旁,目光也紧紧地盯着画卷,一边看一边默默点头,仿佛在细细品味着画中的每一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