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红楼 明史 > 第45章 通灵宝玉的隐喻(第1页)

第45章 通灵宝玉的隐喻(第1页)

上回我们说过,作者暗示了王夫人与贾政所隐射的文武集团,那么接下来就是宝黛初会了,我们将要看到他们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

有些朋友觉得,贾宝玉隐射传国玉玺,宝黛钗三人关系是写崇祯与黄台吉争夺传国玉玺。

若是这样,岂不是把《红楼梦》看得过于简单了,在我初看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从前文我们已经推断出林黛玉是崇祯,王夫人隐射武将集团,贾政隐射文官政府。

我们都知道,他们二人生出了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三人,若说是他们生出了传国玉玺,则不足以令人信服。作为一部史书,把一块玉玺作为全书主角,占据大量篇幅,这在以前的史书中是没有的。

后来反复看了后文情节之后,才知道,宝玉只是小名,全书都没有提过贾宝玉的大名。

我们看到在一些情节中,宝玉确实像玉玺,但有时通灵宝玉却更像传国玉玺,包括它上面刻的字。

但若说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则又不全像,我们再梳理一下通灵宝玉,原文是这样说的。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单单剩下这一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巨石,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一僧一道来到石头边高谈阔论,说尘世中荣华富贵。

石头听了,打动凡心,也想去经历一番,便开口央求僧道。

一僧一道虚推一番便答应了,可是这石头太大,只能将它缩小,变成一块镌了数字,可以拿在手里的美玉。

正好神瑛侍者即将下凡,道士问僧人:“你携了这蠢物,要到哪里去?”

那僧笑说:“如今现有一段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乘此机会,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于是,贾宝玉便口含宝玉降生了,可知这块石头化作通灵宝玉,随贾宝玉经历一生,记下了他见到的所有事情,便有了《石头记》。

也就是说,石头是通灵宝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石头记录了贾宝玉的一生,通过二者相同的经历,通灵宝玉因此悟透了人生。

但是也有石头没记到的事,比如在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一回中,原文写道:

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

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

石头因为没能见到宝玉所做的事,所以就不知此事,自己不敢纂创。脂批也说了:这个没写,是石头未见真切。

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原文和脂批得出结论,《石头记》是一本史书,那这个石头,是不是就像一个史官,记录着宝玉的所有历史经过,这么说来石头就像是一个记录仪。

石头和宝玉的关系基本可以明确,我们已知石头记是记录明亡历史的,这一点从八十回的全文中都可以索出来,那么宝玉的身份可想而知,我们后文再细说。

书中又说:《石头记》是自譬石头之人所写,石头又说并不是他写的,是从石上抄来的,就是一开始出现的那块巨石。

这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巨石,由于太大,所刻的内容太多,世人并不爱看,所以一僧一道将他缩写,从新经历一番。

虽然是浓缩过的历史故事,却并不破坏他的本质,他们的内核还是一样的。所以那僧才说:

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结此案。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一开始那块巨石,就是方经二十四章的一部历史。

这石就是史,从石上抄来的故事,就是从历史中幻化成的一段故事,现在可以看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了: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可以简单的解一下:就是告诫后人,我华夏的历史不能丢失,不能忘却,希望她永远繁荣昌盛。

但是这个故事真事不能说,需要隐去,你们看到的八十回,有七十九回半都是假话。

你们表面上看到的爱情故事,不过是为了写出真事,而敷衍出来的一些荒唐事而已。

为什么需要这样写历史呢?有兴趣的朋友去了解一下清朝的历史就知道了,在此不必细说。

作者知道,读者基本上是看不懂这书中真事的,脂砚斋也知道,所以他们才会一直提示,要反着看,要看背面故事,要看到隐去的真事,要分出阴阳来。

但是他们一定是失望了,作者知道读者是看不懂的,他在开篇就说:大家就看个笑话,拾趣解闷就行了,脂砚斋也说,看此书,只要体会其情理即可,不必追究其隐喻。

但作者花了如此多的心血不想让人看出来吗?就为了把真事彻底掩盖住吗?当然不是,他们说了:“以待高明!”

就是等待那个高人出现。

喜欢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请大家收藏:()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