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赴西域后,陈诚向朱棣建言,力主朱棣接受各国请求,开放与西方各国的双边贸易,坚称此举不但能够&ldo;消减边关之患&rdo;,更能&ldo;岁增巨赋,收百年之利&rdo;。朱棣采纳了陈诚的建议,在新疆哈密、甘肃凉州等地设立&ldo;互市&rdo;,允许西域各国商队来此贸易。这一政策的&ldo;连锁反应&rdo;是帖木儿帝国也重修了原本因战火而废弛的伊朗西部古驿道,连贯至土耳其乃至埃及地区。至此从元末开始荒废的&ldo;丝绸之路&rdo;,重现商旅繁荣的盛景,中国的丝绸远销西亚和东非地区,中东甚至欧洲的商品与文化典籍,也渐次输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宋元数学的著名成就&ldo;高次方程求解法&rdo;,自元末失传后,在这一时期由阿拉伯数学家重新传回中土。此后明朝虽国策变动,但这条商路始终未断,直至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陕西西安和甘肃凉州等地,依然是西方商旅云集的&ldo;国际化都市&rdo;。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四月,陈诚率使团三赴西域,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同西方各国议定每年互派商队的数量,达成贸易协定。陈诚准备充分,并请朱棣&ldo;择派户部精于商务者&rdo;随行。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ldo;土木之变&rdo;后,凭口才折服瓦剌,迫使其放还明英宗的能臣杨善也在其中,这些人在随后陈诚与西方各国的商贸谈判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年八月,陈诚再抵帖木儿帝国,与帖木儿帝国愉快达成商贸协议的同时,更赠予沙哈鲁一件他精心准备的礼物‐‐由明朝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画有沙哈鲁进献给永乐皇帝宝马的《奔马图》。沙哈鲁感动不已,不但热情招待了陈诚一行,更亲手写了一封致朱棣的书信,朱棣也回复了一封同样热情洋溢的信件,坦言两国&ldo;相隔虽远,而亲爱愈密,心心相印,如镜对照&rdo;,并希望从此后&ldo;两国臣民,共享太平安乐之福也&rdo;。两位当时东西方最强大帝国君主的通信,诚为&ldo;世界和平&rdo;的千古美谈。
而这&ldo;千古美谈&rdo;的牵线者陈诚,则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第四次被派往西域出使。这次出使前,陈诚母亲罗氏病逝,按照习俗陈诚需在家&ldo;丁忧&rdo;3年,但朱棣认为&ldo;非子鲁不可担此任&rdo;,命他&ldo;夺情视事&rdo;。是年十月初二陈诚一行抵达帖木儿国首都赫拉特,这次出使,他给帖木儿国带来了朱棣特命翻译的中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两部典籍。陈诚主动与帖木儿国主管农业的官员接洽,详解书中的疑难之处,甚至在陈诚的建议下,沙哈鲁还在其王宫里开辟了&ldo;试验田&rdo;,中国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从此在中亚地区广为传播。陈诚归国时,沙哈鲁竟&ldo;相送百余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rdo;。这感人的场景,也在许多中亚和西方的史料中有记载,而送别的双方谁也未曾想到,此时一幕,竟为永别。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陈诚携中亚各国回访使团500人返归北京,朝见正筹谋北征蒙古的朱棣,朱棣特意派6000精锐骑兵从肃州开始一路护送,此时北京周边重兵云集,旌旗招展。朱棣允准帖木儿使臣在当地&ldo;自由参观&rdo;,各路部队不可&ldo;妄加阻拦&rdo;,他还在明军&ldo;三千营&rdo;&ldo;五军营&rdo;&ldo;神机营&rdo;中挑选精兵,为使臣们表演马术骑射、步兵突击、火器操练等&ldo;军事科目&rdo;。史载帖木儿使臣初来时,以&ldo;吾国无此风俗&rdo;为由,拒向朱棣行叩拜礼,仅行鞠躬礼,但在历时半年的&ldo;参观&rdo;后,临归国前再次觐见,却齐行跪拜礼,&ldo;叩首触地&rdo;。帖木儿使团首领阿尔都沙更对朱棣坦诚相告:此次帖木儿国进献的&ldo;名马&rdo;,乃是沙哈鲁父亲帖木儿南征北战时的&ldo;御用坐骑&rdo;,素来是帖木儿国的&ldo;国宝&rdo;,这次进献给朱棣,正是&ldo;欲表示最敬之意也&rdo;。一番话令朱棣龙颜大悦,下令厚赐。帖木儿使臣归国后,对此次出使的详情记录颇细,近现代西方史学家对明朝军事实力的研究,大多以此为依据。这次出使无疑收到了&ldo;不战而屈人之兵&rdo;的效果。陈诚也因功升为从三品广东布政使右参政。此时正是安南叛乱之时,大批&ldo;越南难民&rdo;乘海路涌向广东,广东都指挥使陈震建议严禁难民入广东,违者格杀。陈诚全力阻止,一面严捕难民中劫掠百姓的&ldo;盗贼&rdo;,一面在广东屯门、虎门、东莞设立帐篷,将难民集中安置居住,发放食物及生活用品,又一次&ldo;善抚夷事&rdo;。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在广东政绩卓著的陈诚再次被调往北京,筹划他人生里第5次的西域之行。使团于四月四日出发,五月到达甘肃时,忽传来朱棣病逝的消息,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炽下诏停止这次出使,陈诚在安抚了哈密、柴达木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后,于十一月返回北京。此时的明仁宗&ldo;不务远略&rdo;,大规模的出使行动遂中止,属于陈诚的舞台也就此结束了。次年陈诚辞官回乡,念其&ldo;通夷事&rdo;的才干,明宣宗下诏令他&ldo;回籍听用,年赐双俸&rdo;。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帖木儿国再派使节出使大明,并热情邀请大明派使节回访,其中坦言帖木儿国王沙哈鲁对陈诚挂念不已,希望大明再派陈诚出使,但被明宣宗婉拒。此时归乡后的陈诚在临川修&ldo;奈园&rdo;,与诸多好友成日吟诗作对,过着田园式的闲居生活。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开始撰写人生中最后一本外交著作《历官事迹》,除了记录自己5次出使西域的全过程外,更详细阐述了有关双边谈判,招抚异族,尊重少数民族习俗,通商贸易等方面的种种学问。后来明朝的几代名臣李东阳、杨廷和、王崇古等人都对此书推崇备至,近代洋务运动先驱者李鸿章等人也从中受益匪浅。另一本专门记录中越之间边界划分的著作《与安南辩明丘温地界书》,确认了中越之间几百年来的传统边界线,直到20世纪,还是中越边境谈判的重要参考资料。33年后,陈诚再次出山,被明英宗朱祁镇任命为正二品光禄寺右通政,天顺二年(公元1457年)病逝于官邸,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