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甘肃,手握重兵的宋晟在这场大战中大可作壁上观。然而噩耗再次袭来,担任朱棣&ldo;府军右卫指挥使&rdo;的,正是宋晟的长子宋暄,靖难之役的灵璧之战中,宋暄在率军登城时阵亡。然而宋晟没有时间悲伤,因为从甘肃西边传来的消息显示,当中原大地打得如火如荼时,一团更大的战争阴云,正向明王朝袭来。
这团阴云的名字,叫帖木儿。
帖木儿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也许格外陌生,但在国外,却赫赫有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是&ldo;成吉思汗以后最伟大的征服者&rdo;。此人原是中亚地区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在明王朝成立后第二年,他杀死西察合台汗国国王,自立为帝,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称帝后的帖木儿一面对明王朝采取恭顺态度,遣使通好,另一面则在中亚地区进行扩张,相继吞并了波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击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甚至远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都尊称他为&ldo;义父&rdo;,自信心膨胀的帖木儿,把下一个进攻的对象,定为明王朝。
宋晟回任甘肃后,西域地区就不断有帖木儿帝国的消息传来,对此宋晟极为重视,他一面广泛搜集情报,一面加强防备,在哈密地区设立卫所,作为抵挡帖木儿帝国入侵的缓冲地带。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七月,朱棣攻入南京,推翻了在位的建文帝,次年改元永乐。宋晟随即向朱棣上报了有关帖木儿帝国的动向,并向朱棣保证&ldo;敌之虚实,吾已尽知,若敢来犯,必痛击也&rdo;。朱棣随即向甘肃地区增兵,并命宋晟节制各路军队,至此明军已经在西北地区做好了精心的准备。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结束了对土耳其征战的帖木儿召开&ldo;蒙古人大会&rdo;,宣布要&ldo;反明复元&rdo;,率20万大军悍然发动了东侵,却不料在行至哈萨克斯坦阿雷河流域时意外病逝,一场大战就此消解。帖木儿去世16年后,曾跟随帖木儿南征北战的名将盖耶速丁作为使节出使明王朝,在沿路参观了甘肃地区明军城防后,他在回忆录里感慨道:&ldo;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病死于征途,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这让他保全了一世战无不胜的美名。&rdo;
经过&ldo;靖难之役&rdo;登上皇位的朱棣,虽然在猜忌臣子方面不亚于朱元璋,但对于镇守西北的宋晟,却始终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朱棣登基后,宋晟手握西北重兵,权倾天下,也曾有御史弹劾宋晟&ldo;自专&rdo;,朱棣回答道&ldo;任人不专制不能成功&rdo;,让宋晟在西北放手行事,并在登基后的第二年加封宋晟为&ldo;西宁侯&rdo;。宋晟也很会做人,此后镇守西北,大小事情无巨细皆上奏,更多次请求入朝&ldo;汇报工作&rdo;,真正做到了&ldo;早请示晚汇报&rdo;。朱棣的谋士,有&ldo;靖难第一谋士&rdo;之称的姚广孝也对宋晟赞不绝口,赞叹道&ldo;今西北烽火渐熄,百姓安居,此晟之功也&rdo;。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征战一生的宋晟,终于闭上了疲劳的眼睛,于凉州任上溘然长逝。噩耗传来,朱棣大为悲痛,追封宋晟为&ldo;郧国公&rdo;。而在西北当地,甘肃、哈密,西域多地部落皆自发为宋晟举哀,就连国子监的甘肃籍士子们,也自发为其举丧。在他离去的身后,元亡后一度中断的丝绸之路,此时又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原本荒凉的陕甘大地,已是胡商云集、贸易繁荣的&ldo;国际化都市&rdo;。他亲手打造的&ldo;甘凉精骑&rdo;,更是一支不朽的手臂,终明一世,佑护中国西北诸省。
第五章明王朝的&ldo;高考分区划线&rdo;
说到朱元璋的统治,有一个名词不容回避‐‐残暴。残暴的方式,就是屡兴大案。
历史学界,很早就有&ldo;洪武四大案&rdo;之说。所谓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胡惟庸案,简单的名词后面,是千万颗人头落地。
四大案中,&ldo;空印案&rdo;和&ldo;郭恒案&rdo;都是贪污腐败案,前者因官员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激起朱元璋震怒,前后株连数万人。后者因户部侍郎郭恒贪污官粮,再次兴起大狱,株连上万官员。&ldo;蓝玉案&rdo;和&ldo;胡惟庸案&rdo;都是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桩桩案件,皆是血雨腥风。
但要论对后世的影响力,&ldo;四大案&rdo;中不论哪一桩,都有限得很。&ldo;胡惟庸&rdo;&ldo;蓝玉&rdo;两案株连无数,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他的后人&ldo;接班&rdo;扫清障碍,谁知事与愿违,反导致即位的建文帝无将可用,&ldo;靖难之役&rdo;中败给了朱棣。至于&ldo;空印案&rdo;和&ldo;郭恒案&rdo;的目的,则是为了整顿吏治,扫清腐败,然而即使在当时,面对贪官屡杀屡不绝的情况,朱元璋本人也曾感到绝望,发出&ldo;朝杀而暮犯&rdo;的悲叹。而后明王朝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或许更是朱元璋生前想不到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桩案子,论株连人数和规模,皆无法与&ldo;四大案&rdo;相比,但案件产生的影响,却远比四大案深远,不但终明一世,甚至波及今日。这就是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ldo;南北榜案&rdo;。
【一】
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与四大案&ldo;公说公有理&rdo;的争议不同,这桩案子,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