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比飞机舷窗还小,惠特赛只能观赏一下那些孪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尔穿插着几丛白杨树。这种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它的耐久性和生命力,很像这里生存的人群。
比如说,八路军就有这种特质。
(68)
七里村油井群。
28日上午,在延长县的七里村矿,一位陕甘宁边区军工局的工程师--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的汪鹏,介绍了自己主持开发的油井群。
这是他用简单仪器在他称之为&ot;鱼鳞状不对称小背斜&ot;的地质构造上找到的油层。其中七1号、七6号都是日喷百吨的&ot;旺油井&ot;※。
※史实:在汪鹏等人的努力下,延长油矿40年代产量猛增,仅1943年即达1279吨,至今,七里村油田仍然是延长油矿的最大油田。
当介绍到井深为87米到150米时,惠特赛--&ot;皮特先生&ot;插话:
&ot;这个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属于非常浅的地表盖层,开采容易。我父亲他们经常要钻探2000英尺以上,600米。你们用的是什么钻机?&ot;
&ot;有三套自己装配的200米汽动顿钻钻机。钻铤、钻具是美国的,锅炉是德国的。德国造的鱼尾钻头不适用,改用美国硬岩钻头。&ot;汪鹏介绍道。※
&ot;钻井工人多少?&ot;这位皮特又问。
&ot;我们钻井队120人。1938年,国民政府准备开发玉门油矿,经济部长翁文灏找不到钻机,我们周恩来副主席主动把这里最好的一部钻探设备移交给了国民政府,并且派车送到兰州。※&ot;
&ot;是的,&ot;卡尔迅悄悄对惠特赛用英语说:&ot;这件事当年有过报道。是为了统一战线。现在看来,我当时麻木了,本该那时就意识到,陕北有石油。&ot;
※上述几则资料均依据史实。
(69)
另一处的永坪油矿,历史更早些。旁边就是永坪炼油厂。
工厂规模当然很小。主产品照明煤油、车用汽油和蜡烛。陕甘宁边区一共20多辆卡车的汽油都由这里供应。※
一间厂房里,几个工人在修理一些破旧机器。&ot;皮特&ot;注视一会儿,不禁技痒难熬,弯腰拿起一只扳手。&ot;辛普森先生&ot;连忙用眼色制止了他。
伍秘书长笑笑对陈厂长解释:&ot;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ot;
厂里最好的建筑是工人俱乐部,屋顶装饰着一颗红星。惠特赛惊奇地看到,礼堂舞台的墙上,并列张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有罗斯福、蒋介石的画像。※
他们,完全不是一码事啊。共产党同时信仰或崇拜着这么多人么?还是只是厂长的个人爱好?&ot;皮特&ot;忍着没有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