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听得目瞪口呆。
他认识巴顿已有20年,在1923年的迈尔堡兵营,当时的巴顿少校就以精湛的骑术、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刀、以及粗俗不堪的生动语言,让泰勒中尉等一批青年军官大开眼界,印象深刻。
一同在夏威夷服役期间,俩人进一步接触,谈话很投机。泰勒信服地认为巴顿是一位战术天才,这次草原作战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却不知道他也有战略方面的见解……海因茨中校于是请他顺便评价一下与他同期作战的林彪将军。
巴顿两眼闪闪,望着窗外覆盖着银白色的草原说:
&ot;嗯哼?原来那年轻人真的是个军人。狗崽子,有点狠劲!他们打法和我们的不一样……可惜没跟他较量一番。&ot;
※据泰勒回忆,这次谈话发生在1943年初,与此时相当;但地点在摩洛哥。
路过重庆,巴顿来到九龙坡陆军医院看望了卡尔迅,提前祝贺他即将荣升为准将,并送给卡尔迅一把自己随身佩戴的象牙柄手枪。
卡尔迅回赠他一枚用炮弹片巧妙打磨的、中国地图形状的铜质皮带扣。
巴顿将军还拜会了蒋介石大元帅。
打了胜仗的巴顿向这位中国战区总司令表示:现在将有机会履行诺言--带领部队,去为委员长的事业而战斗。
蒋委员长送给他一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山水卷轴,并亲切地拉着巴顿的手:
&ot;将军,那是我们共同的事业!&ot;
(213)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的意思是&ot;白宫&ot;。
丘吉尔首相亲自挑选了这个城市作为会晤地点,希望罗斯福总统感到亲切。
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ot;历史性的&ot;。在战争扩大为全球性之后一年整--准确说是珍珠港事件十三个月后,参战的其中一方--联合国家这一方,可以明确宣告他们对胜利的信心了。
会议具有如下特征:
所有讨论的重大计划都是进攻性的。
所有提出的生产指标都不脱离实际。
所有的参会者脸上都洋溢着信心,与一年前的阿卡迪亚形成某种对照。
乃至后来备受争议的、让敌人&ot;无条件投降&ot;的口号,此时罗斯福提出之际,也无人争议。
&ot;过去几星期,我们听到许多好消息,&ot;罗斯福对《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说:&ot;看来战争的转折点终于到了。&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