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在华盛顿时他可没想到这一层。今后应该使这种交易公平、及时和长远……
(117)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注视着东方草原里这些微小的、却意义重大的进展。
已经调任82空降师参谋长的泰勒上校,受到马歇尔将军的嘱托,继续与卡尔迅保持联系。
为完善基地指挥结构,卡尔迅与延安商量后,使用基地新架设的大功率电台,直接致电马歇尔参谋长,请求派一位美国陆军将领,前来就职。
因一时没有合适人选,而对卡尔迅授衔还要经过海军,马歇尔尚在斟酌。
纳兰基地双方协商,成立了过渡性的领导班子:
卡尔迅任基地司令,徐向前任政委。
卡尔迅熟悉八路军的一套政工制度,知道这是他们的特色和法宝之一,所以毫无障碍地接受了。与身经百战却谦逊平和、做事认真细致、又比自己小4岁的徐向前配合,他感到如鱼得水。
在延安讨论基地领导人选时,卡尔迅就希望能从聂荣臻、邓小平、徐向前三位中选择--因为他同这三位都有较长时间接触。那种磨合过程是其他因素所替代不了的。
但另外两位都正在各自岗位上独当一面,于是&ot;老徐&ot;成了他第一个合作者。
毛泽东曾表扬徐向前是一只&ot;会孵蛋的鸡&ot;,赞赏他在创建和壮大人民军队方面的出色能力。
卡尔迅来到基地不到三个月,这里人马已从千把人壮大到上万人。
卡尔迅对这&ot;满满一篮鸡蛋&ot;深感欣慰。他庆幸自己没有史迪威那种对&ot;人力短缺&ot;的抱怨。
(118)
卡尔迅欣慰的,还有&ot;香格里拉&ot;野战机场完工。
这个名字,自从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就成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ot;神秘飞行基地&ot;的代名词。更因为这是他和总统事先约定的暗语--使用了总统未完成住宅的称呼。
不习惯英语发音的八路军战士叫它&ot;塞阁机场&ot;-塞外的阁楼-这是简单形象、也有些牵强附会的理解。因为机场边那座原木支撑的塔台像个阁楼。
机场施工中,为了加快速度,使用了从苏联&ot;交换&ot;来的几台美式推土机和碾压机,代价是25辆吉普车。这是为效率作出的牺牲。
机场巧妙利用地形自然坡度,修筑了三条跑道和充足的停机坪。并用白色鹅卵石铺设了巨大的方向指示箭头:
让飞机起飞时有5%的下坡,以增加滑行速度;而降落时则有相同的上坡,以缩短滑跑距离。
这个减少施工量的合理化建议,是通晓地勤业务的亨利&iddot;惠特赛少尉提出来的。他跟随徐向前、孔庆德从延安出发,是那支队伍中唯一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