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过关于特定年代的资料后,他终于有点明白那对夫妇的奇怪态度了。
跟身世无关,跟乱七八糟的猜测也无关。
只是意难平而已。
在特定的年代,铁饭碗的工作代表了一切。
所有人的羡慕,甚至代表了部分特权。
但麦升的降临,让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不管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胸口的那股气,他们必须证明,换来的孩子,绝对比得上他们失去的工作,而且必须超过工作可以带给他们的利益才行。
于是他们倾尽全力去培养这个孩子。
事情一开始没有什么问题,麦升品学兼优,甚至展露出不凡的绘画天赋,证明了他们的牺牲没有问题。
但所有的一切在车祸中都破灭了。
放弃了一切换来的孩子,最后什么都不剩。
于是,他们疯了。
麦升是个试验品。
麦阳是祭品。
在麦阳醒来的那一刻,他就被这个家庭死死得捆绑住了。
以上,都是李益通过剧本的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导演的剧本里并没有那么多详细的背景描写,毕竟《破茧》主要还是要讲麦阳被救赎的成长故事,成长才是主题。
顺带一提,他在写完前半段小传后,不确定自己写得对不对,就把写完的成果发给了范桦,不要求全对,但错误不能有,那影响他整个表演的。
导演或许一直在忙,一开始没回复。
李益一直等到了晚上,手机才收到了简短的回信:“可以。”
李益皱眉,可以?
是夸这个工作做得可以,还是写的背景没问题?
说实话,李益在表演上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尤其是上次的《五三》,他觉得自己演得非常差,已经完全没有自己是个合格演员的自信了。
以前他做事情就有点强迫症,类似于,上台前一定要做好百分百的准备,没有百八十次的排练,他连舞台都不想上。
这种强迫症反映到电影上,就是在开拍之前一点要背好所有台词,练习走位、说话的语气甚至包括与人物贴合的小动作。
提前就能完成的工作,李益绝对不会把工作带到片场。
理想状态中的工作,就是他一个人做好所有准备,然后到现场,所有的表演都一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