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皇帝与城墙第89章皇帝与城墙
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城墙。
如果说末期的东罗马帝国还有什么值得称道,除了慷慨悲歌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就只剩下围绕君士坦丁堡这座雄伟的城墙。
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工事虽然破败,但仍然是令人生畏的,东罗马帝国能够苟延残喘这么多年,都城防御的固若金汤一直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地理位置而言,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城市如此得天独厚,城市周界总长十二英里,其中八英里面向大海,只有三分之一需要部署陆上防御。
城市南端被马尔马拉海紧紧偎依,此处海流极其迅猛,风暴也如影随形,从这里进攻风险极大。
实际上,在君士坦丁堡建城后的一千多年里,没有任何敌人认真尝试从这个地段进攻。
君士坦丁堡的南部海岸也有一道延绵不绝的城墙,沿线分布有一百多座大小塔楼和设防港口,主要的敌人不是侵略者,而是更加莫测的大自然——马尔马拉海凶暴的海浪持续不断地冲击着城市,有时甚至会将部分地段冲垮。
水流湍急的海浪绕过这一段海岸,一直到古卫城处,然后北上进入平静的金角湾。
金角湾本身为帝国舰队和各类商船提供了极佳的港口,沿岸的几个区最为繁华,在帝国强盛时期,曾是帝国的骄傲。
但是,这里平静的水流也引来了侵略者的窥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威尼斯人的战船就是从这里的浅滩登陆,攻破了城市,将这里洗劫一空。
为了防备敌军可能的海上进攻,守军一般会在战时升起一条铁链,封锁整个金角湾,这样就能省下守卫金角湾海墙的兵力。
整座城市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得到长4英里陆墙的保护,也就是所谓的“狄奥多西城墙”。
这座城墙横亘从马尔马拉海到到金角湾的狭窄陆地,保护君士坦丁堡城免受任何传统的陆路攻击。
狄奥多西城墙始建于五世纪初,历尽风雨而弥坚,成功抵御了无数鼎鼎大名的侵略者。
“上帝之鞭”阿提拉望而却步,“闪电”巴耶济德折戟而归,匈人,哥特人,阿瓦尔人,罗斯人,保加利亚人,突厥人,古往今来,来自远方的异族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君士坦丁堡的财富,却从未正面攻破过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
这座城墙不仅仅是一座大型防御工事,更是整个君士坦丁堡市民们的信仰。
东罗马末期,原有的军事和政治体系全面崩坏,贵族们为了一个诸如“皇室衣柜总管”和“皇家马场总督”之类的职位争执不休,平民们整日参与宗教活动,绝大多数都毫无意义。
但是,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将狄奥多西城墙的维护视作头等大事,并在这一件事情上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从未放松。
皇帝会专门派遣官员负责城墙的维护和修缮,被市民们称为“城墙伯爵”。
君士坦丁堡平民们将狄奥多西城墙的修缮视作自己的责任,几乎每一个成年男性都会自愿加入,这在末期人心尽失的东罗马帝国非常难得。
东罗马皇帝们非常清楚,城墙的防御至关重要,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加强城防,尽可能将更多的石块垒在高耸的塔楼上。
由于资金和劳动力的短缺,末期的几个皇帝们很难再组织起大型扩建,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小修小补。
但是,1450年冬季,在新任“城墙伯爵”上任后,事情开始有了改观。
在共治皇帝以撒的建议下,君士坦丁十一世任命热那亚将领乔万尼·朱斯蒂提亚尼主持城墙修缮工作,开始对狄奥多西城墙进行整顿。
乔万尼结束了海盗港的营建和初步管理后,将工作转交给比林奇的专员和自己忠心耿耿的几位老伙计,马不停蹄地赶到君士坦丁堡。
乔万尼不仅是个优秀的海军将佐,还是个城墙防御的专家,他冷静地对城市的防御工事作了评估,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在他的要求下,来自北非和西非的奴隶大批大批地被塞进船舱底,跨越海洋,来到狄奥多西城墙之下,从事繁重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向营建托布鲁克堡垒的巴尔萨蒙长官虚心求教,大胆地将巴茶兰这种材料用于城墙之上,使修缮工作大大加快。
“告诉所有队伍,今天全部休息一天,依照最高标准制作午饭!”
城墙上,乔万尼和西奥菲勒斯并肩站立,看着远处忙碌的人群。
“今天是有什么好消息吗,将军?”
一个中年人笑呵呵走过来,身上穿着传统的正教服饰,从相貌上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突厥人。
奥尔汗·奥斯曼奥卢,奥斯曼的后裔,奥斯曼帝国王位唯二的宣称者。
他的父亲在多年前的一次人质交换中被送进君士坦丁堡,并在这里生下了他。
奥尔汗与穆罕穆德二世一样,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之一,他的存在本身是东罗马皇帝为数不多可以钳制奥斯曼苏丹的政治武器。
东罗马皇帝通过声称放回奥尔汗来威胁苏丹上缴年金,用以支付奥尔汗及其部众在君士坦丁堡的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