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官员们知道书吏和差役们横行霸道、敲诈勒索吗?他们难道就不管吗?其实,各级地方官员都知道具体办案人员的不法行为。由于官员自己的俸禄就很少,不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书吏们的俸禄就更少了,一年只有象征性的几两银子;差役们根本就没有俸禄,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文钱,算作是&ldo;饭食银&rdo;。依靠这些收入,书吏和差役们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不靠敲诈老百姓,吃完被告吃原告,怎么活下去?这是清朝政治制度内在的难题。所以,地方官员对具体办案书吏和差役们的胡作非为一律采取默许的态度。相反,很多地方官觉得,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些车费、驴费、鞋袜费、饭费、茶水钱什么的,都是正常的。官员只要求差役们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就行。
杜凤治到了枫梢村后,先找地方休息、吃饭。村子里的地保、里正早已经给知州大人准备好了休息场地,并预备了饭菜。相关的费用,都是本村的老百姓垫付的。杜凤治等人休息、吃饭,花了六刻钟的时间,开始验尸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了。
查案在村子里的蓬厂进行。蓬厂是村子为了方便官吏查案搭建的临时场地,相当于简易的临时公堂。杜凤治先传唤梁家的邻居。结果,梁家前后左右的邻居全都不在。邻居们害怕衙役们敲诈勒索,害怕无缘无故被当作证人抓起来,所以一两天前就跑得一干二净了。这种情况在清朝经常出现。哪家发生了凶案,半个村子的人都会闻风而逃。胆子大的,就偷偷把尸体转移到荒郊野外,以逃避关系。杜凤治找不到目击者,就扩大范围,终于在小半个村子之外,找到了一个没有逃跑的村民。这个村民说,凶案发生的时候,自己离得比较远,并没有亲眼看见。他只听说,梁宽和赖正义因为拉牛的事情发生了纠纷,梁家的媳妇谭氏追出来,被砍死了。这个村民的供词,基本上和梁家的说法一致。
杜凤治又来到了凶案现场验尸。现场在一个四周有墙的空地上,尸体在西南处的墙角,已经发涨了。仵作检验发现,谭氏身上一共有二十多处刀伤,其中头上刀伤最多。可见,凶手非常凶残。杜凤治看完后回到蓬厂,命令梁陈氏和梁宽先把尸体领回去埋葬。
好在,最重要的目击者,也是梁家指证的凶手赖正义,还被梁宽关押在家里。杜凤治命令差役把赖正义带过来。赖正义被带来时灰头土脸的,非常憔悴。他的说法是这样的:梁宽和哥哥梁求,一共欠了他差不多有三百两银子。命案发生的时间不是七月二十七日,而是七月二十五日。当天,赖正义来梁家讨债。他一到村里就看到梁宽和妻子谭氏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大吵大闹。梁宽拿着刀要砍谭氏。当时围观的人非常多,有人拉梁宽但是没拉住。梁宽砍了妻子好几刀。赖正义看到后,心想自己不能蹚梁家的这浑水,于是赶紧远离人群往回走。赖正义走到后山,梁宽就带着好几个人,气势汹汹地追上他把他扣留下来,说他抢走梁家的耕牛抵债,谭氏出来追赶,被他喝令两个子侄砍死。最后赖正义发誓,这些都是梁宽自导自演的,和他没有关系。
听完赖正义的话,杜凤治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首先,如果说谭氏真的是梁宽杀的,目的是诬陷债主,抹去债务,但是谭氏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梁宽难道和她一点儿恩情都没有?怎么就下得了手?况且,梁宽家境贫寒,谭氏死后,梁宽想续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如果说谭氏是赖正义杀的,为了争一头牛,杀一个无冤无仇的女子,赖正义怎么能下得了手?而且还砍了二十多刀。梁家的耕牛被赖正义抢走了,梁家的男子怎么不出来追,反而要一个女子抛头露面?梁宽兄弟众多,难道就看着赖正义把自己家的女眷砍死不去救吗?
所以,杜凤治觉得赖正义的说法比较靠谱,而原告梁家的说法疑点重重。杜凤治派出自己的随从、跟班暗中察访当天的真相。村民们都偷偷地说,的确是梁宽自己杀死了妻子谭氏,刚好债主赖正义来逼债,梁家兄弟就把他扣留下来,诬陷他杀人。大家就出来说和。赖正义家有钱,他咬咬牙,答应掏出两千两银子私了。但是,梁宽贪得无厌,想要更多的银子。赖正义实在拿不出来了,就拒绝私了,坚持报官公了。所以,这桩命案从七月二十五日拖到八月初一才报官。
其实杜凤治昨天就从自己的看门亲随那里得到消息,遇害者谭氏的娘家扬言,要在知州大人验尸的时候拦轿喊冤,为女儿鸣冤。杜凤治心里还想:这样也好,有谭家的人出面喊冤,有助于案子的侦破。但是今天他到了案发现场,始终没见谭家的人来喊冤。谭家是没人愿意出头,还是被梁家给拦住了?
查了一天案,杜凤治对案子的评价是四个字:案情太虚。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证据或者证词。他对梁家的邻居非常不满,觉得这些邻居都&ldo;畏累逃避&rdo;,一点儿都不配合官府工作。不过,杜凤治对他们也表示理解,他觉得村民们除了怕衙门审案拖累外,还怕和梁家结怨,所以不愿意配合官府工作。梁家是枫梢村的大户,兄弟众多,其他村民得罪不起。杜凤治对这些困难都表示理解。那么,案子怎么办呢?杜凤治下令先把梁宽及其兄弟,还有赖正义等人带回衙门,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