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沉冤录译林出版社在线阅读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那么,李家人发现疑点后会作何反应呢?李毓昌之死,到底有没有隐情呢?李毓昌案又会如何发展呢?

第二回 自杀还是他杀?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初七,江苏省派到山阳县核查赈灾情况的李毓昌,悬挂在住所内的房梁上气绝身亡。三个长随发现后报官。经过山阳县、淮安府的勘验,又有三位长随做证说李毓昌情绪失常,于是大家认定李毓昌是悬梁自尽。案子逐级上报,就差朝廷的核准了。同时,李家亲属把李毓昌遗体运回山东老家安葬。族叔李泰清在李毓昌的书籍中发现了半张写有&ldo;山阳县冒赈&rdo;字样的纸片,李毓昌的遗孀林氏发现丈夫的衣物上有血迹。李家人开始怀疑李毓昌的死另有隐情。

之前,李泰清去山阳县为李毓昌料理后事的时候,李毓昌的遗体已经由山阳县知县王伸汉装殓了。李泰清只是草草看了一下侄子的面孔,发现遗体脸色惨白。他心中悲伤,就没有再细看。如今,李家人觉得李毓昌的死有问题,大家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征得李毓昌遗孀林氏的同意后,大家决定开棺验尸。

李家人把李毓昌的棺木打开,发现尸体尚未腐烂,面色铁青。他们用银针刺进去,拔出来一看,针变黑了。显然,李毓昌生前中过剧毒,并不是简单的悬梁自尽。于是,李家决定为李毓昌申冤。

李家人一合计,都觉得李毓昌的死和他正在调查的赈灾问题有关系,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和江苏的官员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他们不能按照传统的申冤程序,一级一级地向官府告状。那样的话,他们会受到巨大的官场阻力。最后,李家决定,由李泰清代表大家直接到北京去告御状。

清朝的司法申诉程序是允许当事人越级告状的,是允许当事人直接到北京来告状的。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ldo;京控&rdo;,就是指当事人对地方官府的司法公正失去了信心,直接到北京来告状。都察院和五城兵马司都可以接受京控案件。

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在李毓昌案案发半年后,李泰清到达北京。考虑到李毓昌的官员身份,李泰清选择到都察院投递诉状。都察院负责政府机构内部的监察工作,是清朝官府自我纠错的责任部门。现任官员暴毙身亡,而且有证据显示生前身中剧毒,这事,都察院的确得管。

都察院接到诉状后意识到事情很严重。几位负责人不敢轻易下决定,直接把案子递交给了嘉庆皇帝。嘉庆十四年五月十二日,都察院将此事如实具奏。

当时在位的嘉庆皇帝是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无奈,他继承的江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官员办事效率低下、财政窘迫、吏治腐败,嘉庆皇帝一心要找出原因,然后寻找补救方法。他思考的结论是:朝廷法制健全,制度完善,康雍乾盛世就是在这套体制上取得的,现在之所以问题频发,是因为官员们丧失了清正廉洁的作风,缺乏实干进取的斗志,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根子出在官员的思想上。所以,嘉庆皇帝要掀起一场&ldo;反腐败运动&rdo;。他决定&ldo;抓典型&rdo;,树立几个正面典型,惩治一批腐败官员。恰好在这个时候,都察院把李毓昌案呈递了上来。嘉庆皇帝御览后,气愤之余,决定把此案树立成反腐败运动的一面旗帜!

这就意味着,李毓昌案要成为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了。

嘉庆十四年五月底,嘉庆皇帝颁布圣旨,指出李毓昌案事关朝廷职官之死,&ldo;疑窦甚多,必有冤抑&rdo;。他指出了三大疑点。第一是他至今没有看到江苏候补知县李毓昌自缢身亡的官方报告,可见江苏当地官府对一个现任官员的死是多么不重视。人命关天,官府这种态度,不是丧尽天良,就是有难言之隐。第二个疑点是,如果李毓昌有自杀之心,为什么当天夜里还要参加酒宴?这在情理上说不通。第三个疑点是,李毓昌死后,山阳县知县竟然赠送给迎丧的亲属一百五十两白银,远远超过了正常人际往来的数额,令人生疑。同时,当地官府妥善安排了李毓昌的两个长随,把他们分别推荐给了江苏省内的实职官员当长随。如此厚待暴毙同僚的奴仆,也令人生疑。

嘉庆皇帝很有生活阅历,对基层情况相当了解,他直接指出李毓昌的死和山阳县的赈灾实情有莫大的关系。他说:&ldo;此案或系李毓昌奉差查赈,认真稽核,查有弊端,该山阳县畏其揭报,致死灭口,亦未可定。&rdo;

对于此案嘉庆皇帝明确指示:第一,山东巡抚吉纶速将李毓昌的尸棺运到省城济南,委派明白干练的官员详细检验,据实回奏。第二,两江总督铁保,速将李毓昌的长随李祥、顾祥、马连升传集到案,认真审讯,如果发现有问题,将山阳县知县、淮安知府一并解任严参,押解到济南,归案审理。圣旨末尾,嘉庆皇帝还警告相关官员,如果不秉公办理此案,&ldo;决不轻恕&rdo;。

有了嘉庆皇帝的高度重视和明确指示,李毓昌案的进展非常迅速。皇帝发话后,山东、江苏两省迅速行动起来。不过,一桩案子,只有得到最高层的高度重视和明确指示,才能被快速处理,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难道,李毓昌案没有得到嘉庆皇帝的关注,就不能被公正处理了?这不能不说是该案一个令人悲哀的地方。

话说回来,嘉庆皇帝下令核查李毓昌案后,江苏省的压力是最大的。李毓昌案发生在江苏,而且江苏各级官府已经进行了审理,得出了李毓昌自缢身亡的结论并上报朝廷了。如果核查发现,李毓昌不是自缢身亡,那么相关官员都会受到严厉处分。所以,江苏省上上下下都很紧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