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胡杨给妹妹打电话,说明天要去乡下祭拜祖先,煲了一会儿电话粥就挂了电话。
大年初二,天气晴朗。
胡杨一早就开车出发回农村老家,与大伯一家团年,汽车的后备箱塞满了各种烟酒糖果等礼品和香烛冥币。
江城到老家四十公里,但是路很烂,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到。
汽车开不到祖屋的门口,村村通起码还要等二十几年,只能停在河对面公路边一户人家门口,胡援朝认识那户人,给屋里的孩子一人发了个十元钱的红包。
四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过了水电站的青石桥,便是胡家坝。
整个村有两百户人家,但靠近河边这一块拥有最好良田的几十户人家全都姓胡,所以称为胡家坝。
胡家祖上是清初从湖广迁徙而来,因为明末常年战乱和张献忠的屠杀,肥沃的巴蜀大地,竟然千里无人烟,于是清政府组织了浩大的移民工程。
有钱有远见的人是跑马圈地,指山为界。底层的民众则是强制迁徙,两广两湖的人分批集中到湖北麻城,所以很多巴蜀人追溯先祖,都说是麻城人,其实那是谬误,麻城不过只是个集散地而已。
为了防止逃跑,清兵用绳子系着移民的左胳膊,串成一串,押解着前往巴蜀。路途中有人要方便,就要向清兵报告,所以巴蜀方言中,把上厕所叫做解手,就是源于此。
巴蜀真正的原住民极少,只有那些住在偏远的高原和深山里的人,才得以躲过战乱存活下来,平原和丘陵地带的巴蜀人,九成九的都是清初移民的后裔。
胡姓祖先三代单传,到了第四代生了三个儿子,开枝散叶,繁衍下来称为大房二房三房,累计有数百人,民国曾经出过几个大人物,甚至在湾湾都有后裔。
胡杨曾祖父是大家族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生了两个儿子,老二是胡杨爷爷,老大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兵败退居湾湾。
那十年,虽然绝大多数地方都受到很大冲击,但胡杨爷爷什么事也没有,他的长子也就是胡杨大伯,还是村里支书。
过桥走了十分钟就到了大伯家,这是一栋L形的土墙瓦房,外墙刷了白石灰,屋里用木板隔了一层,楼上楼下一共十个房间,非常宽敞,是村里最豪华的房子。
大伯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已结婚生子,一大家人都在,儿孙绕膝,热闹非凡。
把礼物放在堂屋,徐淑芳给一群孙辈发完红包,然后成年人们便一起去给祖宗上坟。
胡杨曾祖父的坟和爷爷的坟就在屋后不远处的山脊上,一个合葬的土坟是曾祖父的,隔了十来米的土坟是爷爷的,一左一右还有两个略小的,分别埋着他的两个妻子。
长房生了两个女儿和胡援军,二房生了一个女儿,胡援朝和17岁夭折的弟弟。
胡杨爷爷并不是地主也不是富农,解放前有自己的地,娶的两个妻子也相处融洽,不分大小,但他后半辈子跟胡杨的奶奶一起住,胡杨还没出生就去世了。
给祖先放了鞭炮,上完香烛,烧了冥币,胡杨心里念叨,今天孙儿来看你们了,给你们烧点零花钱,等孙媳妇长大点也来看你们,愿祖宗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
然后胡杨给大伯说,自家出一笔钱给祖先们修坟,大理石墓碑,青石围圈,具体的工程需要大伯来帮忙落实。
上完坟,一行人又去了胡杨家的老房子,泥墙茅草屋因长期没有住人,破败不堪,有的墙壁已经坍塌。
胡援军就是村支书,所以胡杨给大伯说,以父母的名义给村里捐五万元钱,修条不足一公里的乡村公路到村里,另外拜托大伯,找一个当地的施工队,给他们提供图纸,在自家祖房原址重修一栋三层高的楼房。这些事其实胡杨已经和父母商量过了,父母不可能守在乡下修路修房子,大伯肯定要从中赚些钱,都是一家人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