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面前有三个选项:第一个选项,回去,要么和范阳军打一仗,要么跟着范阳军和大唐打一仗;第二个选项,去西北,投靠回鹘人,不管日后怎么样,最起码当下不用卷入到战争中;第三个选项,去东南,臣服于朔方军,那里的气候要比故乡还略微温和,关键是,或许他们会遇到那个传说中的丰州李少将军。
遥辇部因此分裂了。
有的族人义无反顾地选择返回家乡,投入其他契丹部族,甘愿在这个吃人的世道里,随波逐流。
有的族人选择向西行,他们要去碰一碰运气,在那些契丹小部族里,或许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大部分族人愿意跟随父亲,一路南下,据说朔方离天可汗的皇城很近,天可汗的子民,日子过得很是富足。
父亲派了先锋骑兵去朔方探路。很不巧的是,当部落族人对丰州李少将军的美好希冀达到顶峰时,先锋骑兵回报,就是那个李少将军,亲自带兵攻破了前锋大营。
遥辇部的族人,惊慌失措了。
怎么办?要开战了吗?可他们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就是不想让所有族人卷入到战乱中呀?
更何况,一旦与唐人开战,不但所有的男人要上战场,所有的妇女、老人和孩童,都要拿起武器,杀个不死不休。
父亲让族人切莫惊慌,他要亲自去武川探一探究竟,再与族人做决定。
经过连日来的观察,父亲断定,这李少将军并不是嗜杀之人。镇北营治军有度,李少将军治下的兵卒,对武川周边的各族百姓,都很友善,从不侵扰百姓。
父亲想和李俊取得联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用父亲的话说,无论遥辇部的军队,以何种姿态出现在镇北营面前,怕是都不妥当。
恰好,一场暴风雪降临。
遥辇凤珍灵机一动,说一路上听闻这李少将军最是喜爱吟诗唱歌,不如我们示个弱,借着风雪为掩护,双方不用直接接触,给李少将军送份薄礼,然后用唐人熟悉的诗词给李将军传话,可好?
父亲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送什么礼物?如今的遥辇人,除了羊,还能送些什么?
递什么话呢?凤珍思来想去,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好?
父亲说甚好,甚好!既表明了我等远道而来的身份,又表明我们是以朋友的立场自居,对李将军没有敌意。
大伙焦急地等待着。
没过多久,李少将军让人射来一支箭,上面给遥辇人回了一句“多些美意,此羊煮汤甚美”。
父亲说,这个李少将军不简单,一句话告诉我们,他拿我们当光明正大的正人君子,这羊肉,他煮汤吃喝了。
遥辇人听父亲这么说,都松了口气。
父亲问凤珍,那后面该如何应对?
凤珍早有准备,直接提了一首《七步诗》,她想借着这首诗告诉李俊,契丹和唐人原本是兄弟,彼此不要刀斧相向,遥辇人不想和朔方军相煎太急。
父亲疑虑,李少将军能看懂这诗里的意思吗?
凤珍肯定地点头,说这首诗唐人几乎人人都会背诵,只要是稍有点文化之人,都解其中之意。
父亲虽是有些不放心,但还是按照凤珍的意思做了。没办法,谁让遥辇人平时不读书,整个部落里,就属凤珍最懂唐人的典籍呢?
大伙又是一番焦急的等待。
这回,李少将军直接发话了,让遥辇人表明来意吧!
遥辇人对凤珍是彻底拜服了。看来这公主的书,当真都没有白读。
表明来意?怎么表明来意?
难道说,安禄山安大节度使想造反,我们不想跟着造反,来投奔安禄山的同族堂哥?
还是说,遥辇人遭了白灾,现在可怜得很,求朔方军高抬贵手,收留我们这些落难的可怜人?
凤珍犯了难。
凭她多年苦读,她深知唐人说话办事的风格,凡事不能说的太透,凡事不能做的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