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叫:“且留下锦袍与我徐晃!”夏侯渊曰:“汝更有何射法,可夺我袍?”徐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上,骤马至台前曰:“谢丞相袍!”曹操与众官无不称羡。
徐晃才勒马要回,猛然台边跃出一个绿袍将军,大呼曰:“你将锦袍哪里去?早早留下与我!”众视之,乃许褚也。徐晃曰:“袍已在此,汝何敢强夺!”许褚更不回答,竟飞马来夺袍。两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许褚。许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离鞍鞒。徐晃急弃了弓,翻身下马,许褚亦下马,两个揪住厮打。曹操急使人解开,那领锦袍已是扯得粉碎。曹操令二人都上台,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曹操笑曰:“孤特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便教诸将尽都上台,各赐蜀锦一匹,诸将各各称谢,操命各依位次而坐。乐声竞奏,水陆并陈,文官武将轮次把盏,献酬交错。
三盏饮毕,忽见文臣之中,一人悠然起立,拱手行礼曰:“丞相,昨日既命宗族武将俱皆穿红,其余武将俱皆穿绿,按理,丞相今日也当穿红,却为何以绿袍加身?”
曹操听罢,笑而问曰:“公以此为何意呀?”
那人心知其原,却也佯装不知,只待曹操亲口说出,故笑而答曰:“在下愚鲁不化,实不知也,还望丞相明示。”
曹操窥得那人心思,遂也相视一笑,悠然答曰:“孤一生用人之道,从不重门第亲族,皆以才能纳贤,今日穿绿,亦有此意。”
那人随即恭维道:“丞相真是公正无私,用心良苦啊,我等不胜钦服。”
众文官听闻此言,纷纷出言附和,台上武将听闻,方知曹操穿绿之意,一众绿袍武将,不由心生感激。众人举杯相敬,皆言丞相高义,我等钦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皆有些许醉意,正是即兴作诗之时。曹操离席而起,环顾众位文臣道:“方才众位将军,比武助兴,尽显勇猛。公等皆饱学之士,腹有才气。登此高台,观此盛景,怎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盛事乎?”
众文官皆躬身而言曰:“愿从钧命。”
于是笔墨尽备,众文官开始抚头捋须,托腮敲案,思绪翻飞,顿次下笔,不多时,便有佳作呈上。曹操逐个阅看,遇有佳作,便亲自朗读,加以表彰。一时间,文风蔚然,赞誉不断,诚文坛之盛事也。
于是有人献诗一首,曹操读之,曰意思虽好,然辞藻不足,可称中品。遂读与众人听:
铜雀春深临高台,翠影红霞映日彩。
君臣文武齐欢聚,兵精粮足无人敌。
旌旗簌簌随风舞,铁马嘶嘶动战鼓。
明朝南下渡江去,天下一统立伟绩。
众人听完,皆言丞相所评甚是。稍待,曹操子曹丕,献赋一首,曹操为众人读之:
登高台以骋望兮,好灵雀之丽影。
飞亭阁其特起兮,层楼俨以承天。
步逍遥以沐景兮,聊游目于西山。
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
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
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支持曹丕的众文臣,纷纷称赞,言公子此赋文词优美,当得佳作。曹操并未言语,只将诗作放在一旁,抬头问曰:“众卿已写完者,尽皆呈来。”话音未落,三公子曹植手捧佳作,向主案而来,亲手交于曹操。曹操接过,稍待观看,登时喜上眉梢,不禁离席而起,为众人朗诵: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