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范无病的心里面现在比较矛盾,一时之间难以取舍。
芯片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这是不需要质疑的,就以范氏投资集团旗下的芯片产业来讲,范无病就在其中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才打造出了如今的庞大产业规模,要说他对此不上心,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范无病也看到了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自己的异军突起,导致内地晶圆业生产一支独大,范氏占据了稳稳地龙头老大地位,而其他现有企业只能喝汤,此举已经引起了诸多企业的眼红。
在高速发展了十余年之后,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资金也有能力用闲钱来进军利润丰厚的高科技产业。
大规模进入晶圆制造业,实际上就是这些企业发出自己声音的一条途径,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挑战范氏投资集团的意味已经不言而喻了。
实际上现在大陆晶圆厂从业者对于扩产的看法并不相同,其一是主张大举扩充产能,二是认为扩充过度将有碍产业发展。
经验表明,大陆的很多产业都是一窝蜂式的发展,当业者相当看好市场时却盲目扩产,将会使产业落入恶姓循环之中,最终导致大家都赚不到钱。
例如大陆前十大ic供货商中,intel、三星电子、德州仪器等就囊括了近五成的市场,就连高通、博通这些大的设计公司都排不到前面,所以,究竟这些市场机会能否成功,转化成为大陆设计业者的商机,进一步支撑晶圆厂的产能,还是需要谨慎思考的。
至于大陆晶圆厂未来发展优势与将面临的挑战,可从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四个方面来看待。从市场来看,大陆ic市场到两千一零年的需求预计将达到一千两百亿美元,但大陆业者的供给能力仅为约一百三十亿美元,中间有极大的落差,这显然是一个很诱人的机会,而大陆在三年之后,三百多万名大学毕业生中,有七成是理工背景,也足以提供庞大的科技人才资源。
不过,从资金面来说,如今的半导体市场也面临着饱合,当技术走进先进制程,投资金额高,回收更不容易,因此,虽然说目前众多晶圆制造厂商纷纷表示要进军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想要获得国际资金的支持并不容易。
资本是趋利的不假,但是资本也要考虑风险的问题。
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遭遇寒流之后,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变得非常敏感,因此范无病基本上可以猜到,目前各地政斧虽然都非常热衷于引进晶圆制造业,但是无论是泰国正大集团也好,还是台积电方面也好,都不会在大陆投入太多的资金,这一部分资金,估计更多地是从内地的银行渠道中来取得。
事实上对于内地的一些当地政斧领导而言,并不是看不到这些不利的局面,也很清楚项目落地之后,这些资金都是从哪些渠道来取得,更明白芯片业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究竟能不能盈利,能不能带领当地企业走出重围,打造本地的芯片产业圈,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龙头,都无法得出一个很确定的答案。
兴建数量如此之多的晶圆制造厂,能够将欧美、台湾同大陆晶圆厂之间的差距持续缩短?这是一个位置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筹建中的台资投资大陆最大晶圆厂的研发金额,是台积电的五分之一,是联电的三分之一,投资确实有段儿很大的差距。
另一项数字是,以目前的十二英寸晶圆厂投资金额二十五亿美元来看,单月产能三万片计,至少一片要卖到两千五百美元才能获利。
新进的从业者难与竞争,这就是先行者已设好的进入障碍。
即便是内地合作者不用负担建厂成本,只出人力管理的新竞争模式,但这些建厂成本由谁来买单,显然是地方政斧,所以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必须谨慎思考扩产计划,同时寻找到新的特殊应用领域代工,并且压低成本,即使是台积电,也要想办法填满产能,才有把握来大陆建厂投资。
各地方政斧之所以急于引进晶圆厂项目,不外乎就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这同国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根据中央政斧所制定的产业政策,在二零一零年底以前,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包括封装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对国内外经济组织在境内取得的利润,向西部地区再投资于集成电路或软件生产企业的部分,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退还其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为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央政斧同意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并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包括单晶硅片,二零一零年前,对实际税负超过百分之三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
年出口额超过五百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和年出口额超过五千万美元的集成电路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可按有关规定提前通关、联网报关、快速转关、上门验收、加急通关、担保验收等便捷的进出口通关程序。
同时,上述企业的货物进出口可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优先办理检验检疫,并适用便捷的检验检疫程序。
对集成电路线宽小于零点八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其国内无法生产的自用生产姓原材料、消耗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这样的政策,显然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地方政斧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如今衡量官员政绩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招商引资的能力,试想一下,任何一个晶圆厂落地,其投资都是以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数量级来衡量的,再加上其他的配套方向建设投资,对于当地gdp数字的拉动是非常大的。
而且还有一点,发展高科技同大兴土木搞基建的意义是相当不同的,适应了国家总体政策的发展方向,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嘉许,得到提拔。
因此,尽快地让晶圆制造业项目落地,在自己的任期内落地,是很多地方官员们最大的愿望,至于今后的发展究竟如何,会不会造成烂尾工程?那就不是自己能够预期,也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情了,以后的事情自然有继任者去头疼,至少他们的仕途会因为项目落地而变得一片光明。
正因为这样,范无病才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低调,即便是他已经意识到在晶圆制造业出现了一窝蜂式的发展之后,国内的晶圆产业会变得一团儿糟,他也不便对这个问题表态,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这是会得罪一大批人的。
当一大群渴望着借此机会取得政绩上位的官员们因为范无病的一盆冷水浇下来,导致高层对于大陆的晶圆厂兴建热潮做出正确的反应之后,范无病很显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导致范亨在高层的位置和影响力也发生动摇,这是很不利的一个情况。
再过几个月,就要召开[***]了,国内的一些情况都要进行调整,新的领导集体也会产生,而明年又是政斧换届,到时候在人事上面肯定是会有很大力度的调整的。
作为年龄才到六十一岁的范亨来说,已经走到了正国级的位置上几年了,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工作能力在同级别的领导人中,都是上乘之选,而且接手几年的国企改革问题也已经顺利落幕,可以说声望正隆。
虽然范亨本人和范无病都没有考虑过能够让范亨成为一号人物或者接替朱老板的位置,但是继续留任常务副总理的位置,还是顺理成章的,即便是新的领导集体,也需要一位心态沉稳压得住场子的正国级领导人在政斧中作为过渡时期的定海神针,这一点对于范亨而言是最合适不过了。
尽管范无病的心中不乏正义感,以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但是从全局来考虑,从整体利益来考虑,现在的他实在不适合得罪太多人,以免影响到大局。
要知道如果顺利的话,范亨完全可以在正国级领导人的位置上再干两届,到了七十岁退休也不算晚,如果这个目标可以达到的话,他在任上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可是要比现在制止一批晶圆厂的无序投产要大得多。
有了这个衡量之后,范无病就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