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不想带着孙女和儿媳一起下地,而是她们家就一条可以出门的裙子,外面又乱的很。
【前天二儿子来信说邺城那边儿吃了败仗,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已经战死了,只可怜剩下大儿媳妇他们孤儿寡母的,真是可怜呐。】
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城,一个孕妇扶着肚子,看着天幕一言不发。
婆婆端来一碗比家里其他人稠的多的杂面粥,道:“别想那些了,吃饭吧。你还年轻,等回头孩子生下来,你再找个体格好的嫁了,莫给那没福气的守着。”
那孕妇张了张嘴,想问婆婆,你是不是想像祥林嫂婆婆卖祥林嫂一样卖我,但终究是没有问出口。
【杜甫对老人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然而受战争迫害最严重的当属普通老百姓,杜甫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上前安慰老人。
这时老妇人提出要熬点粥给杜甫和小童二人充饥,不料门外突然火光四起,紧接着一阵猛烈的敲门声骤然响起,吓得老妇人手中的瓷碗失手落地。
她明白这是官府前来搜捕壮丁,于是连忙拉着老伴儿跑出屋外。老妇人深知这些官吏的残暴无情,只要家中还有男丁,即便是年老体衰的老翁也难幸免于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老伴儿刚刚逃离的刹那,官吏们已经蛮横的撞开了大门,随后大声质问老妇人为何开门那么慢。
老妇人慌忙解释说自己年迈行动迟缓,这才没能及时给几位军爷开门,官吏没有继续追究,而是怒吼着让老妇人把家里的男人交出来。
此时的老妇人心如刀绞,她用颤抖的声音向官吏诉说着家中三个儿子的不幸遭遇,试图以此唤起他们的一丝怜悯,然而官吏们却如同铁石心肠,继续追问不休。】
各代的将军们多数只是摇头,哪次打仗征兵不是如此?
年轻的士兵们对着天幕泪流不止,年纪大些资历老些的士兵深深的叹了口气。他们都想家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上战场有不小的几率活,但做了逃兵要么一辈子隐姓埋名远离家乡,要么被抓住立刻死。
李世民焦躁的转圈圈,然后又被魏征给劝谏了,只好坐下看天幕,以期获得更多的信息。
天幕下的百姓们:就是说,这才是当兵的常态,不懂天幕里的女兵咋那么开心。
官吏凶神恶煞,【呃,难道你家再没有别的人了吗?快点儿交出来!】
【真的再也没有别人了。】老妇哭着说。
这时画面外却响起来婴儿的哭声。
天幕下的观众们顿时心里一紧。
【就在这时,一声婴儿的啼哭从屋内传出,官吏们顿时目露凶光,起身就要去屋里查看是否还有男丁。
老妇人见状连忙将他们拦下,说那哭声来自儿媳和幼孙,而且儿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不方便见人。
不料官吏听了不但没有一丝同情,反而要将儿媳掳走,去军营做饭。】
官吏们听到儿媳没有像样的衣服时那个表情太精准传神了,天幕下,不论哪个阶级的女性,她们全都对这种恶心的目光厌恶至极。
老妇跪下了,【啊,大人,她的男人刚刚战死,孩子还小,离不开娘的。您开开恩,要是您不嫌我年老体衰,我去军营做饭,如果来得及,说不定还能赶上给您做早饭呐。】
天幕下,一个穿金戴玉,长得粉雕玉琢的小童依偎在祖母身边。
“老祖宗,她们好可怜。”
老人轻抚着孙儿的头,“这天幕,也不知道究竟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
【尽管老妇人已经非常卑微的跪下恳求,可恶的官吏也并没有打算放过她,说着就要带老妇人回去交差。
目睹了全程的杜甫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挺身而出拦下了两名官吏,拿出了自己的委任状表明身份。
官吏看后当即就变了一副嘴脸,随后杜甫委婉的向官吏求情道:“她这样的老妇怎么能随军作战呢?呃,你看能不能这个……”
然而此时的杜甫人微言轻,官吏也强调自己是奉命办事,今天必须带走老妇或者儿媳其中一人。
老妇人深知其中的厉害,为了保住儿媳和幼孙,她毅然决然的决定牺牲自己,随后转身进屋收拾行装。
临行前老妇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幼孙,因为她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只有自己跟他们走才能换来这个破碎的家庭短暂的安宁。在官吏不断的催促下,老妇人强忍着悲痛,恋恋不舍的放下孙子,跟着他们去往了军营。
这一幕在杜甫的眼前上演,他心如刀绞愤慨难平,于是创作了《石壕吏》这首不朽的诗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