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明惊变录演员表介绍 > 第58章(第2页)

第58章(第2页)

朱骥打量着那张纸,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即便他是锦衣卫代长官,也没有能力处理这等涉皇室机密的大事。若是向上奏报,只怕会就此掀起一场惊涛骇浪,不知有多少无辜者要被牵累进来。至少裱褙胡同的裱褙铺要被尽数翻起,而起因只是一张来源不明、不知真假的皱纸。

还是杨埙先笑道:&ldo;大伙儿先别这么紧张,或许是谁开玩笑也说不准。朱指挥,不如你先收了这张纸,等查实了,再作决断不迟。&rdo;

朱骥想了一想,道:&ldo;只能先这样了。&rdo;将那张纸笼入袖中,又道:&ldo;阿兄,丘兄,这件事可大可小。大明才刚刚渡过了难关,在我查证之前,还请二位不要张扬。&rdo;

于康道:&ldo;妹夫放心,我们都知道利害,既然交给了你处置,便完全放了心,决计不会再对第三人说起。&rdo;

朱骥道:&ldo;如此……&rdo;忽觉一阵风过,却是吴珊瑚匆匆擦肩而过,一边走还一边抹眼泪,忙叫道:&ldo;珊瑚!&rdo;

吴珊瑚略略回头看了一眼,便又往前走去。朱骥一眼瞥见她双眼肿得老高,忙追上几步,劝道:&ldo;珊瑚,人死不能复生,还望你节哀自重。&rdo;

吴珊瑚白了朱骥一眼,道:&ldo;关你什么事!&rdo;硬邦邦地甩了一句,自顾自走了。

朱骥见这位自小相识的邻家小妹消瘦得厉害,身子单薄成一片纸,在寒风中摇摇晃晃,不免很是忧心。但又必须得与杨埙赶去礼部尚书胡濙府上,一时颇为踌躇。

丘濬忙道:&ldo;既然朱兄还有事,就先去忙吧。我曾在扇铺见过吴小娘子,算是相识,我会照顾她,送她安然返家的。&rdo;

朱骥大喜过望,忙道:&ldo;如此便有劳丘兄了。&rdo;

丘濬便与于康招呼了一声,自去追吴珊瑚。朱骥和杨埙自往麻绳胡同而来。

途中,朱骥问道:&ldo;杨匠官如何看待这张印有凝命宝图样的纸?&rdo;

杨埙道:&ldo;先不说这张纸。朱指挥如何看待那些流言,尤其是皇位该回归建文一系之说?&rdo;

朱骥道:&ldo;不过是无聊之人的闲言碎语罢了。&rdo;

杨埙道:&ldo;这张纸肯定跟那谣言有关。&rdo;

朱骥道:&ldo;杨匠官难道也相信那谣言?&rdo;

杨埙道:&ldo;当然不信。但所谓无风不起浪,肯定有人在其中煽风点火,有意散布此类谣言。&rdo;

明成祖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位后,以铁血残忍手段镇压建文旧臣,民间凡收藏诸臣书信著作者都要抄家处死,想以此手段来令建文君臣从世上销声匿迹。人们表面屈服于恐怖统治,但心中显然更怀念忠厚大度的建文帝,而方孝孺等建文遗臣的壮烈身死也令无数人感怀泪下。明仁宗、明宣宗之后,政治气氛大为宽松,建文帝等不再是什么隐晦的话题,民间因而有不少建文帝朱允炆行走西南的故事流传。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病重,紧急召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入宫,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当面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成祖皇帝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后就已崩逝,当然也未来不及回应杨士奇的奏请[12]。杨士奇所言三件国家大事中,两件均与建文帝有关,足见早已不是什么忌讳。

土木堡之变后,人们惊骇于大明的软弱与不堪一击,再联系当年北宋灭国之祸,不免有所反思。有人列举了自明成祖朱棣即位以来的种种天灾异变及人事变迁,并将所有过错归咎于朱棣夺位及迁都。而自明成祖朱棣病逝,到明景帝朱祁钰即位,短短二十五年,竟换了五任皇帝,确实可惊可怖,因而皇统该回归建文一说应运而生。

但在杨埙看来,所有的流言都是马后炮,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上。说成祖皇帝朱棣不该夺位、不该迁都,如何如何,但朱棣早已是名闻世界的永乐大帝,北京亦是大明的首都,这些都是无可更改的事实。而所谓灾异变故,历朝历代比比皆是,只不过人言刻意附会,便成了耸人听闻的因果报应说。汉武帝、唐太宗是世所公认的英明睿智之主,然前者父子自相残杀、幼子成人即逝,大权落入霍光之手。后者亦是骨肉相残,终立软弱的李治为太子,直接导致了武则天谋朝篡位。如果有心人愿意附会,可以编出一大串因果循环、报应不慡的故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