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会惩罚罪恶泛滥的城市和乡镇,因为他们不公不义,剥削穷人,又欺负弱势族群,弥迦他对那样的地方传讲,他说要为这些事负责的就是不肖商人,那些人一心想要赚钱,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各位了解吗?我们如果像弥迦那样悲天悯人,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所以这就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再来看看第二部分,这个部分竟然大多是好消息,第三章的最后讲到了耶路撒冷变成荒场,他说:罪恶泛滥的大城市最后将变成荒场。但是第四、第五章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说目前败坏的情况还不是结局,还会有别的事发生,他先讲到会有一个国度来临,到时候各国的军队都要解散,所有一切的纷争都要由锡安的王来裁定。
在座有些人听我讲过,我去过联合国在纽约的大厦,有一个穿着打扮看起来精明能干的女士带我参观,这是安理会,这是联合国大会开会的地方,这是委员会开会的地方,这是大家捐赠的艺术品,她给我们看一块花岗石,上面刻了《弥迦书》的半节经文,“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两个半小时的参观结束的时候,她说:今天的参观行程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我说:可是你还有一个房间没有介绍。她问是哪一个房间,我就回答她,她说:那个房间不对外开放。我对她说:可是我大老远跑来,就是要看那个房间的。我搬出老招数说我大老远从英国来,这招通常很有用,可惜她根本就不买账,她说:你的去入口那里问警卫。我就去接待厅问那个佩戴枪支的警卫,可不可以让我看看那个房间,他说:不行,那间不开放。我说:我真的很想看看,我听人说过,但是我很难相信,我希望亲眼能看一看。他问:你会在里面待多久?我说:两分钟就好。他说好吧,就拿出钥匙把门打开,带我进入联合国的祷告室,看他们向神祈求和平的地方。里面有一大块铸铁,大小和形状像棺材,整个漆成黑色,周围放了很多凳子和垫子,可以跪下来向那块铸铁祷告,祈求世界和平。我看了就觉得反胃,这件事我听说过,但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可是我亲眼看见了。联合国的建筑盖错地方了,应该盖在耶路撒冷才对,联合国总部应该设在耶路撒冷,所有的是非应该在那里解决,因为那块花岗石外面的刻文,漏了那节经文的上半句,“当主在锡安作王时”,祂一定会裁定北爱尔兰和波士尼亚的纷争,祂会裁定一切是非,所以军队可以解散,我们不用把钱花在买坦克和枪支,而是花在买食物和衣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天必定要来临,弥迦说那天必要来临,以赛亚说那天必要来临,但我看到很多基督徒不相信那一天真的会来临,但这是确实的。上帝的国度会在地上建立,你每天都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地上,如同在天上。当然君王必须先来,国度才会降临,因为没有君王就不算是国度。弥迦说这个王将会出自伯利恒,伯利恒是一个小村庄,伯利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粮仓”,这是一个供应粮食的地方,因为整个小村庄供应玉米给大城市耶路撒冷。另外还供应一样东西,伯利恒有很多牧羊人,但他们杀羊不是为了吃羊肉,而是供应羔羊给耶路撒冷献祭用,好几百只的羔羊。上帝的羔羊就是出自伯利恒,祂将会作王,成为掌权者。
当然弥迦看到很远,不只看到耶稣第一次来,也看到祂第二次来,这段是在描述耶稣第二次来,在地上作王,祂要做万国的王。所以《弥迦书》第二部分全是好消息,这位万王之王将会诞生在大卫之城伯利恒,祂要来掌管全世界,祂带来和平与富足。
我们看到《弥迦书》最后一部分,这里像是法庭中的情景,想象你在一个很大的法庭里面,上帝的子民在被告席,上帝是原告的律师,弥迦是被告的律师。各位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在一个大法庭上,上帝的子民犯了罪,站在被告席,上帝为自己辩护,祂和弥迦都是用第一人称说话,各自辩论谁才是被告,很有意思。上帝说祂的审判审判有理,祂说:我有权利审判这群人,接下来祂说了一句名言,上帝要的并不是他们献的祭,不是几千只羔羊的血,上帝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公义。接着上帝说,祂要的是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神同行,就这样而已,但上帝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公义,什么是怜悯,公义是把人应得的给他,把人赢的的给他,怜悯是把人不配得的给他。就像有一个人对替他画肖像的画家说:希望你画像一点。画家说:太像你不好,应该画好看一点。我看到录影带中的我,我会说,不像我,比我本人好看。,差别就在这里。公义和怜悯并不是相反的,这两者是并行的,差别在于公义的路走不远,必须换成怜悯才能走到更远。公义给你应得的,怜悯给你不配得的,上帝是这两方面的专家,祂行事都是公正的,祂会给每个人应得的,没有人能说上帝不公平,但是感谢主,祂不只行公义而已,祂连人不配得的都给。怜悯,这完全是出于爱,那是上帝在找的,但祂找不到。祂得到很多祭物,他们遵守了宗教仪式,一切行礼如仪,但是上帝要的不只这些。
有人做了一个很美的总结,他说: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我再讲一遍,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也就是说,你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出你和上帝的关系,如果你真的找到上帝,并且真正认识祂,你会发现自己行公义、好怜悯,因为唯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上帝,了解吗?所以,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可以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
我们应该很高兴,上帝不只是施行公义,如果上帝只用公义对待我们,只给我们应得的,没有人能够站立在祂面前。上帝不只是行公义,还把我们不配得的给我们,重点在于公义或怜悯。
弥迦在法庭上很痛苦,但是他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位法官不但有公义,在公义之外还有怜悯。怜悯就是赦罪,一笔勾消,他忍不住说出,“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赦免真是个奇迹,不是吗?上帝竟然说:我会赦罪,我会赦免你。即使我们是有罪的,所以我们在《弥迦书》的最后看到很美的平衡,上帝和我们立的是怜悯的约,上帝在法庭上会向祂的子民施行公义和怜悯。
当我们认识上帝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在公义和怜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你必须管教你的孩子,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必须做个决定,你要行公义,给他们应得的对待,还是行怜悯,原谅他们呢?你想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却很难做到,想要两个同时做到真的很难,我敢说上帝在兼顾公义和怜悯的时候也很为难。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就是一个无罪的人愿意代替有罪的人接受惩罚,这样上帝就能同时惩罚和赦罪,如果无罪的人愿意代受惩罚,有罪的人就可以得蒙赦免,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
有一首圣诗说:在主宝架清影中,欢然立定脚跟。其中有一节歌词很美,可惜今天已经不唱了,这节歌词是在讲十字架:安全又快乐的避难所,坚固又甜美的避难所,值得信靠,天上的慈爱和公义在此交会。
在十架上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公义,因为罪在十架上被钉死;在十架上也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怜悯,有罪的得到开释,因为无罪的代替受罚。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很多人觉得慈爱的上帝不用十字架就可以赦免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上帝不用十字架就赦免了我们,那祂只有怜悯,没有公义;如果上帝不肯赦罪,只要惩罚,那祂就只有公义,没有怜悯。所以上帝在旧约圣经里非常坚持,以色列人如果想被赦罪,就一定要献上无罪的生命为祭,如果没有流血,就没有赦罪,因为如果没有流血,上帝就不能兼顾公义和怜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马书》三章清楚地指出,在十架上可以看出,对信靠耶稣的人来说,上帝是公义的,又是赦罪的;祂既有公义,又有怜悯。这完全是因为无罪的耶稣愿意承担刑罚,我们才可能蒙怜悯。
弥迦在这里同时强调上帝的公义和怜悯,预备我们明白后来的十字架,如果我们已经接受十架的公义和怜悯,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有改变的,我们也必定会成为行公义、好怜悯和谦卑的人。谦卑和公义怜悯一样重要,人有可能行公义、好怜悯却很骄傲,但如果你行公义、好怜悯是因为上帝先对你行公义和怜悯,你就会谦卑地与主同行。
新约圣经也引述了先知弥迦的话,弥迦说将来必有一位掌权者从伯利恒出来,这个预言因为一位罗马皇帝在罗马的决定而应验了,那里距离伯利恒好几百哩,他决定进行人口普查并且课税,约瑟和玛利亚才会因此回到伯利恒,耶稣就在伯利恒降生。但是这位掌权者来的时候也会作王,带给全世界和平,祂会作王,带来全世界的和平,这个预言还没有应验,但是耶稣再来的时候,预言一定会应验。有很多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耶稣来的时候还没有应验,这是犹太人无法接受的,他们说弥赛亚来的时候会掌管世界,会带来世界和平,但是耶稣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说耶稣不可能是弥赛亚。其实旧约圣经中的预言隐藏了一件事,直到新约圣经才显明出来,那就是弥赛亚会来两次,第一次是来为我们的罪受死,第二次是来掌管这全世界。
所以我认为,得救的基督徒应该要像弥迦那样,应该要对社会充满关怀。有些人说我们只负责赢得灵魂,在世界沉沦之前,赶快把人救出来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社会行动是教会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像旧约先知那样悲天悯人,重点不只是使罪人得救,而是尽力的解决社会不公不义的情况。
我在南非有几场聚会被取消,因为我在1982年的时候被人控告说我是共产党,那是因为我说过一句话,我说:公义的上帝不只关心社会的不公,也关心社会的不道德。我们的政治问题就出在右派人士只关心不道德,左派人士却只关心不公义,但是上帝两者都关心,因为所有不公不义不道德的事,都不讨神喜悦。
感谢主给我们像弥迦这样的人,今天有些人就像弥迦,有勇气为弱势族群仗义直言,说上帝恨恶这种情况,但愿我们也能拿出同样的行动。阿们。
喜欢属灵书籍请大家收藏:()属灵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