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敌对方天恩的特殊性,桓真实行了清疆避野,所有在战区环境内的百姓,桓真都让他们撤走了,只留下了官方的将士们。士兵们服从命令是天职,桓真相信易国士兵的素质,绝对会服从,但是百姓们不一样,他们并不见得会完全服从,特别是家有熊孩子的,那些孩子们更是不会听话,说不定就在外面惹了什么回来。疫病最可怕的就是传染性,一旦一个人遭殃,就会连带一圈,为了杜绝这个可能性,只能将这种不安定因素放远。
桓真相信,易国士兵的战斗素质,不会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差,特别是有了战阵之后,易国将士们的实力线比一般士兵高上一点,但是那是战力评估,这场战争的关键,不在于战力,而在于怎么预防琉国君的疫病天恩。
在中庭的时候,桓真对琉国君的天恩本质有所了解,他是克制对方没错,可那是他自身,要将这份克制加诸到成千上万的将士身上,那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做到的。防范疫病,靠的是什么,是自身的免疫力,只要免疫力防线够出色,疫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阻挡一时片刻,这一时片刻,在桓真这里就足以救命了。
所以,先提升士兵们的免疫力,一大堆的草药熬成的苦涩药汁,就这样每天三顿的给士兵们喝,消耗的药材多,但这是小问题,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系统的医疗,这些草药如同荒草一样,随便都可以找到,可是士兵们喝的就不怎么愉快了,每次端着药碗都想吐,不,当熬药的时候,空气中弥漫这股味道的时候,都想吐。就算如此,却没有一个违背命令的,每天都把三碗药汁给喝下去,他们的敌手是谁,已经很清楚了,天恩是如何的可怕也知道了,喝药是为了什么,保命啊,那么再怎么难熬难喝也要喝下去,不怕战死沙场,就怕死的痛苦和不明不白。
喝药不说了,桓真还在城池布置阵法,亲力亲为,防御的,治疗的,还要给士兵们准备符箓,当接触对方的天恩时,可以保护一二,尽心尽力,也非常辛苦。
和耀国直接开战的果决不同,在没有完全把握之前,桓真不会轻易面对琉国,当琉国大军抵达的时候,桓真采取了被动的守方模式。琉国君固然张狂,可是不是傻瓜,在中庭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魄力就足以说明问题,虽然只有几次和易国的短兵交接,他也趁机施展了几次天恩,然后发现了易国士兵顽强的抵御能力。
“果然,你是必须除掉的。”琉国君阴沉着目光和脸色,杀机毕露,没有人喜欢被人克制,没有人希望自己最强的能力有人抵抗,特别是他这种人,对桓真他是处之而后快的,不论付出多少代价。只有除掉了桓真,他才能够安心,至于失去的那些,有什么关系,最终的胜利一定回事他的。
他不能再等,等着桓真将全部的士兵都为武装起来,那么他一定会败,所以,全军推进,进攻,容不得桓真躲避。这是一场比和耀国战斗还有艰难的战争,因为桓真的大部分心里都在启动战阵,预防琉国君的天恩上面,所有的厮杀靠的是士兵们,死伤自然是很惨烈,易国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战斗了。
易国的将士们也没有辜负桓真的信心,平时的训练所流下的血汗都得到了回报,在和琉国的战斗当中,易国的士兵们有着相当大的战力优势,没有了两国国君天恩的干涉,这是最考验实力。
琉国的部队太依靠他们国君的天恩了,好大喜功的琉国君总爱直接在第一战场,释放他的天恩,轻易让琉国获得胜利,他的士兵们没有经历过太多艰难的战斗,一旦面临困境,应变能力和战斗素质就会下降,如此一来,易国的胜利曙光看着太明显了。只要封杀了琉国国君的天恩,琉国六大强国的作为,绝对不是前三,或许还要落出六大的行列。
琉国君气急败坏,他才不像桓真,会在乎其中有多少牺牲,他只要胜利,杀了桓真,可是战局不会以他的意见转移,桓真从来不是简单的人物。最终的胜利无疑是属于易国的,在琉国君自己上战场和桓真对局的情况下,琉国君败了,武力差太多了,只靠天恩的琉国君,在战斗技巧上差桓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的距离,宗纵可以和桓真斗个旗鼓相等,不表示同为六强国之一的琉国君可以,所以琉国君死在了桓真的手上。
这场战争,易国胜利了,分属于六大强国的战争,在夏末的时候,就结束了,比想象当中快,也是因为桓真无心深入琉国的关系。战争一获胜,桓真就带着大部队回到了首都,如今没有了中庭的授权,后续的事情,易国可以易国自己做主,对其他国君而言,这不是难题,但是桓真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其他国君胜了,好办,长驱直入,再次接收胜利果实就是了,可是桓真是绝对不会入侵他国领土的,哪怕国内的人在怎么叫嚣,他也不为所动,只是这一战,琉国该付出的代价和战争赔款,桓真是必须要的,不是战利品,而是需要用这些代价和赔款让国内更好。没有了中庭的调节,一切都只能靠易国自己。能够做出的琉国国君阵亡,是可以派人到琉国国内去商讨索要,可琉国自身难保,琉国的根基琉国君已经阵亡,国内乱作一团,加上又把周围一片得罪了,耀国也在后面拉后腿,应对易国的事情,实在是忙不过来。
其实这根本不是难事,易国强盛,谁敢轻忽,易国能不打过来,让琉国保住国本已经是极好的事情,区区赔款和代价,琉国自然是感性支付的,被琉国得罪的国家,也不敢进犯易国的尊严,不敢沾染易国该得的利益,再有耀国在后面,宗纵怎么会让桓真吃亏,还在其中为易国添了不少。桓真会觉得难,是因为他还没习惯用强国的视野去看待其他封国,将天下所有的封国平等的看待,尊重主权,只要换个视觉,把自己凌驾于上,就不会有难的感觉。只是桓真会那样的吗?当然不是。意外顺利的结果已经让桓真很满意了,该得到的拿到了,桓真也就安心自己国内了。
易国安静了,可是天下更加不安静了,没有了中庭,天下仿佛没有了约束,封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还要频繁,还有激烈,琉国开启的大国战争序幕,剩下的四个大国也开始了正式的交战。
津国看上了乌国,对乌国宣战,乌国那位权臣,暂时没有了时间发动内部叛乱,让自己成为国君,而是开始忙于和津国的战争,如果乌国都没了,他还当什么国君,所以先和津国打了再说。津国只所以看上乌国,就是因为乌国的内部不稳定,易国太远,耀国太强,粦国同样不好对付,有弱点可趁的乌国显然最合适不过。只是津国却没有想到,它的内部同样是算不上安分。
天恩者如何强大,也躲不开生老病死,津国君如何的老奸巨猾也避不开一个老字,他在国内乃至天下确实威望甚重,只是那又如何呢?权利的宝座足以让人忽视,而且觊觎他位置的不是旁人,而是他的血脉子嗣,最有资格承继王位的人。津国君是天恩者如何,这些继承者当中又不是没有,津国的强大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征服天下,自己父亲老了,为什么不让自己来做那个位置,让自己来完成伟业。
同样身为乱臣贼子的乌国权臣,最是清楚这种心态,津国以为自己是乌国的内患,却不想想,那个胆小的小国君,有什么本事坐镇乌国,乌国上下早就被他梳理了,沦为稳,比津国稳多了,来自儿子们的内患,对津国君才是最要命的。能够成为权臣,乌国权臣的手段自然是不弱,一番暗中挑拨之后,津国内部的动荡可想而知,内部的混乱永远比外部更难解决,何况那位津国君却是老了,会心软的,对儿子们下不了手,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而已。
双方明争暗谋的,战争僵持不下,其实这才符合大国战争的基调,易国和耀国还有琉国的战争,结束的太快了。
已经有四个强国打开了,耀国和粦国又怎么能沉寂多久,在易国胜负一定,在琉国取得了一定财富的宗纵,也将目光看向了粦国,他没兴趣搀和津国、乌国之间的战事,更加不会主动去挑衅易国,那么目标只有粦国。
粦国君的战斗方式正面堂堂,战士们的素养也非常高,和耀国打起来,虽然不能够完全势均力敌,却也是一时之间难分胜负,同样是持久战。六大强国,去了之一,四国混战,唯有易国安宁,这就是天下很长一段时间的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