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黑石渡会战之后,铁帽子王僧格林沁,这威震四方的蒙古贵族亲率四万雄师,竟以少胜多,大破太平军三十余万之众!此一役过后,全军上下无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皆自以为神勇无敌,一人便能敌十人。就连那位身经百战的老僧亦是如此想法,满心欢喜地认为己方已天下无敌。
就这样,他们气势汹汹地一路追杀着张宗禹所部。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原本分散各地的捻军和太平军的溃败士兵竟然如同百川归海一般纷纷汇聚在了一起。
而那狡黠多谋的张宗禹更是巧妙地设下了一个天罗地网,他佯装败退,将僧格林沁一步步诱骗至山东曹州这个地方。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张宗禹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重兵如猛虎下山般杀出,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交错闪烁。
僧格林沁部一万多精锐的八旗兵在这突如其来的猛攻之下顿时陷入绝境,虽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张宗禹所部几乎尽数歼灭。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后来便被载入史册,称之为“高楼寨之战”。
历经九死一生的僧格林沁好不容易才率领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突出了捻军那密不透风的包围圈,狼狈不堪地逃窜至吴家店一带。身负重伤的僧格林沁从战马上跌落下来,只得强忍着剧痛潜入附近的麦田之中,像一只受惊的野兔般蜷缩着身子,默默祈祷着夜幕快快降临,以便能够趁着夜色的掩护逃离此地。
张皮绠在执行搜索残敌的任务时,经过一片麦田,他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身穿黄马褂的清军。他立刻警觉起来,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手起刀落,瞬间结束了那个清军的生命。
在确认对方已经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后,张皮绠开始搜查尸体,希望找到一些有用的情报或者物资。他拿走了对方身上的官袍和朝珠,这些物品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宝贵的战利品,也可能含有重要的情报。
然而,当他反复辨认这些物品时,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被他杀死的清军并非普通士兵,而是清军中的重要人物——僧格林沁。这个名字在革命军中是如雷贯耳的,他是清军的高级将领,曾多次率领清军对抗捻军和太平军,是捻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张皮绠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取得了重大战果,他的心中既惊讶又兴奋。他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回捻军军中,将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对反清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他迅速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上级,同时将僧格林沁的官袍和朝珠作为证据带上。
张宗禹激动地接过头颅,仔细端详着,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他深知这一战的胜利对于捻军意义重大,不仅削弱了清军的实力,更是对他们士气的巨大打击。
张宗禹决定将首级带回营地,向众人展示这一辉煌战果。他带着首级踏上归途,沿途受到了战友们的热烈欢呼和赞扬。
回到营地后,张宗禹将首级高高举起,众人见状,无不欢欣鼓舞,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胜利让捻军信心倍增,他们更加坚定了抗击清军的决心。
僧格林沁的死亡对清政府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他是清王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八旗猛将,其军事才能和忠诚深受同治帝和太后的赏识。为了表达对他的哀悼和尊重,清政府决定以亲王的规格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同治帝和太后亲自出席了祭奠仪式,并赐予他“忠”谥号,以表彰他的忠诚和贡献。他的画像被绘于紫光阁,并在多地建立“昭忠祠”以纪念他的功绩。
僧格林沁的去世,象征着清朝八旗军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八旗军曾是清朝的精锐部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战斗力逐渐下降。曾国潘,左祖棠等汉族武装的崛起,逐渐取代了八旗军,成为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清末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僧格林沁的死亡,不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更是清朝八旗制度衰落的象征。他的去世,加速了清朝军事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也为清朝的最终衰落埋下了伏笔。
张宗禹此时正端坐在营帐之中,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下的诸位将领,缓缓开口问道:“如今僧格林沁已然战死沙场,各位觉得咱们接下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呢?”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了任化邦身上。
只见任化邦微微向前一步,拱手施礼后朗声道:“依末将之见,我等应当率军前往西北!”
张宗禹眉头微皱,疑惑地追问道:“这却是为何?还望将军细细道来。”
任化邦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大帅您想啊,现如今各地的起义军势力基本上都已经被清军剿灭殆尽,唯独西北地区尚有一些力量能够抵御清兵。虽然那里军阀众多,但也正因如此,局势才更为复杂混乱。而这种局面对于我们来说,恰恰是一个可以趁机谋取发展壮大的良机呀!”
张宗禹听后,手抚下巴沉思片刻,然后摇了摇头说:“可西北军阀实力不容小觑,数量又如此之多,咱们要想在其中立足恐怕并非易事啊。”
任化邦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大帅莫忧,正所谓乱中求胜。那些军阀之间相互争斗、各自为政,必然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防御体系。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逐步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