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张信把自己记忆中的世界地理知识交给吴翰林后,每日吴翰林都会准时过来给张信请安,先把自己想问的问完了,再给张信开小灶学习怎么参与乡试
吴翰林: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三场考试,分别在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考生入场,要经过严格的搜查,不许携带其他物品。入场后,每一名考生由一名号军监视,防止作弊。黄昏时交卷,如果没有作完,给蜡烛3支,蜡尽还没有完卷,就要被请出考场了。每场考一天,入场前会搜身,检查全部的携带物品,考试用的笔墨纸砚都是现场领,不能自己带。考生能带的也就是饭食。
而考场内单人单间,角落有厕桶,考试期间只要你不作弊,交头接耳,你躺着睡觉都没人管你。顺天府看守的号兵比较特殊,都是京营的官兵,这点貌似对张师比较有利。
张信:什么意思不懂?
吴翰林:从你祖定兴王开始京营统领就一直是你张家人,之前是你祖父,又是你父亲,现在又是你叔父。京营的兵怎么能不给你面子,但也会对你不利就是如果你考中了,会遭人非议。
张信:我去,你这意思我考不中才合理,考中还是潜规则了?
吴翰林:张师尽管去,我在清流中还是有些声望,我会提前帮张师营造一些名声出去,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张信:老吴你这让我说什么好呢?
吴翰林:虽然我们认识不多久,但是你的学识和见识让我觉得未来中华的历史上肯定有你一笔,说不定跟阳明先生一样能成为某一派的泰斗。
张信想着我就领先你们几百年的知识,这就泰斗了?你要知道其他穿越同行做的事情就不会这样夸我了。
八月的京城还有点热,华夏最恐怖的嘉靖二十六年科考乡试正式拉开帷幕。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大部分人都是九天都住在考场里。
这样的考试与其说是考试,更多像是考学子们的文化水平和身体水平,难怪后世说德智体美劳,估计就是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一大清早,京城公园门口,密密麻麻排了好多人,北方的学子虽然不如南方多,但这里好歹是京城,人数也有近千人。
人多,自然混乱,加上这群人自古就高傲,哪怕有京营的官军弹压,也有很多人挤来挤去,好像自己早点进去就能中举一样,知道后面有些贵族、大官子弟过来参加乡试才让一些刺头们安分,因为这些二代们才不会向丘八们怕得罪未来的官老爷,因为你当官有可能比我家官大吗?(以前可能会,但这年就不一定,能跟这次比出人才的也只有宋仁宗的嘉佑二年科举了)
张信凌晨就被母亲弄醒,穿戴好,带上自己身份凭证和考试用品外就是穿上了父亲张溶送来的一套皇家赏赐的长袍,骑上张溶的马,黑川和佟佳能等护卫穿戴好,骑着马跟在后面,进城后家丁家将都下马不行,前面由最高大的图哈牵马,气势做的非常足。
京城的大门要寅时才开,但这也看是针对谁,张信走的是安定门,守门的是张家家将,自家少爷来了肯定开门。
这时候丑时的钟声刚刚敲响。主考官员和士兵开始检查考生的凭证安排入场。张信这时候利用了一下勋贵的身份,寅时才将将到达公园门口,一到门口很多京营的士兵都向张信行礼,让很多排队的学子和二代们都羡慕不已。
进门时候直接有军官让张信进去也不检查,后面有人看到了刚发表意见就被京营士兵以有夹带为由拖走了。之后就再也没人敢说什么,特权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张信是那个爱的。
一进场就有士兵带着张信来到一间不错的号舍仔细看就发现这个号舍不一样,别人是两个木板,上面是桌子,下面是椅子,晚上可以拼一起当床。而张信的椅子上有毛皮垫子,垫子里面塞满了芦花和绒毛,坐起来很舒服。而且宿舍里还有火盆和蜡烛,火盆是取暖和做饭的,蜡烛是计算考试时间的,蜡烛灭了就要停手,考试就结束了、
大概辰时全部考生都验完正身,在主考官的一声令下,大门关上了。
之后没多久考试开始的鼓声想起,号军们开始发试卷和草稿纸还有考试用的文房四宝。
之后主考官和监考官开始公布试题。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明初开科,《四书》义仅1题。洪武十七年后,改为3道题,但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减1题,之后相沿未改。
张信看完试题,这次考孟子果然跟吴翰林说的差不多,不过要用八股文来回答,三天来答完这也挺折腾人的,先去做着吧,按照以前高考时候的习惯第一天张信先做草稿,晚上就拿出佳能女儿丽雅做的牛肉干烤熟了就吃。吃饱喝足了就把草稿归拢了一下。然后就直接睡觉,张信带了上好的被子和被褥就直接睡。
可是半夜突然被人吵醒,竟然有人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号位点着了,连着旁边两位的位置都着了,相应的试卷也烧了,弄得旁边两边的人一阵凄惨的咆哮,然后就是追打烧铺位的那人。
很快几名军士过来,一人一棍子打晕了拖了出去。
这么一场意外让张信马上看了看自己的火盆和试卷发现都安全,但这时候都没了睡意,而是赶快把草稿誊写到试卷上,早早交卷免得夜长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