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中国史纲港版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五、西式教育的开始

清初以对俄关系重要,康熙年间,命八旗子弟于俄罗斯馆学习俄文。十八世纪的中英交涉,多由在华西人及广东的买办通事担任翻译,南京、天津、北京的谈判,则假手外国教士。买办、通事流品不一,货利是嗜,外国教士不惟往往不能达旨,甚或逞其私意,偏袒捏架。再者,与外人交涉必须明其情事,方不致受到欺蒙。一八五九年,编修郭嵩焘奏陈御夷之道,其中之一即为谙习外国语言文字。北京立约后,恭亲王等所拟善后章程,亦谓与外人交涉,如语言不通,文字不辨,则一切隔膜,绝不能望其妥协。请于广东、上海商人中,挑选会习英、法文字语言之人,派来北京,挑选八旗聪慧子弟,从之学习。事过年余,粤、沪均无合宜之人,不得已聘用英国教士包尔腾(jsburdon),招学生十人,于一八六二年七月,开始教学英文,名为&ot;同文馆&ot;。经费由海关拨付。翌年,续设法文、俄文两馆。包尔腾辞职,另一英国教士博兰雅(johnfryer)代之;又一年,由美教士丁韪良(wapart)继任。至于学生之限于八旗子弟,大约系沿袭俄罗斯馆的办法,不欲汉人预闻外事,不过日后终于开放。

继京师同文馆而成立的为上海&ot;广方言馆&ot;,冯桂芬首发其议。京师同文馆的训练以交涉肆应为主,冯的见解更进一步。他说上海、广州为洋人总汇,洋务亦为国家招携怀远大政,应为读书明理之人所共能,不仅有稗交涉,且可培养端人正士,究习西学,多译西书。一八六三年,李鸿章据以入奏,请仿同文馆之例,于上海、广州添设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资敏端静文童,及年少聪慧的候补佐贰、佐杂,入馆学习。人数既多,人才自出。&ot;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术,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无不专精务实,泐有成书,经译者十才一二。必能尽阅其未译之书,方可探赜索隐,由粗浅而入精微。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逐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ot;奏准之后,由冯拟定章程,名曰&ot;广方言馆&ot;,美国教士林乐知(youngjohnallen)为最早的英文教习。学生三年期满,能译西书全帙,作为毕业。一八七〇年,并入江南制造局。广州同文馆的西文教习为美人谭顺,学生以八旗子弟为多,贡献不大。江南制造局附设有&ot;机器学堂&ot;,福州政局附设有&ot;求是堂艺局&ot;。求是堂艺局又分法国学堂与英国学堂,一习轮船制造,一习驾驶,总名船政学堂。日后重要海军将并多出身于此,名翻译家严复(宗光)亦其中之一。

恭亲王、文祥亦有感于制造机器、火器,以及行船、行军,无不与天文、算学有关,若不从根本作起,仍无裨实用。一八六六年决定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招取举人贡生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入馆学习,聘西人教授,命在英休假的总税务司赫德代为物色。保守派的御史张盛藻、大学士倭仁指为&ot;用夷变夏&ot;,以师法西人为可耻,因而引起一场激烈辩论。恭亲王等再说明天算的重要,与西学之必须肄习,&ot;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ot;。&ot;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ot;进一步主张令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等一体学习。倭仁则谓&ot;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ot;,今以夷人为师,将&ot;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ot;恭亲王续予驳斥,并云倭仁&ot;如果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ot;,他们愿意追随,否则&ot;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实未敢信&ot;。倭仁仍说以夷为师&ot;上亏国体,下失人心&ot;,必将堕入夷人术中。这次的争论,表面上的胜利归于恭亲王,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恭亲王为&ot;鬼子六&ot;(恭亲王行六)。

算学馆的学生大都为中年之人,无何基础,某洋教习拒绝讲授,同文馆几乎解体。时丁韪良返美进修,因赫德的敦促,于一八六九年回抵北京,被任为总教习,即馆长,积极改进,学生约四十余名,仍以旗人为多。不久添设德文馆。一八七一年学生增至五百余,不限旗籍,有的来自上海广方言馆,或广州同文馆。肄业期限定为八年,前三年学习语文及西洋史地,第四年授以算学、代数,第五年为几何、三角、博物,第六年为实用重学、微积分、测量,第七年为化学、天文、地质、矿务,第八年为政治、经济、国际法,程度相当于初级文理专科学校。总税务司中的西人亦有任教者,如马士等。中国初设驻外公使时,卒业于同文馆的学生供职使馆者颇不乏人,以一八七九年为例,伦敦使馆三人,巴黎二人,柏林三人,圣彼得堡四人,华盛顿二人,东京二人。丁韪良在职约三十年,一八九四年辞职,继之者为欧利甫(gholiver)。

教会学校亦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发展为速,美国的新教传教士最为积极。举其著者,如一八六四年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文会馆,一八六五年英国浸礼会在山东青州开办广文书院,后合并为齐鲁大学。一八六五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开办圣约翰书院,即日后的圣约翰大学。一八六六年,美国监理会在北京开办汇文书院,即日后的燕京大学。一八六七年,美国公理会在直隶通州开办华北书院,同年美国长老会将原设宁波的崇信学校,迁于杭州,易名育英学院,即日后的之江大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