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也瞪了他一眼,给他耳提面命:“别打岔!过完这阵子,你哪日清闲些了,为娘再给你找媒人说亲,你可得好好给我表现,不许再东搞西搞,再把人家姑娘吓跑了。”
郑淙打着哈哈,连连应是,一通低眉顺眼,做小伏低哄住了崔氏,然后以去看看妹妹为借口,脚底抹油,立刻开溜。
他倒是没有胡说,穿过大厅,往后径直去了郑泠的院落。
郑泠洗漱完,披着斗篷坐在被窝里看话本。
屋中烧着地暖,炉子也烧着炭,上头还烫着一壶茶,并一些柿子、地瓜、花生、板栗。
金钏和女萝就坐在火炉边上,边吃东西,边听郑泠给他们念近来从书局新得的话本。
室内暖意融融,夹杂着干果的焦香,是以并没有点郑泠喜欢的苏合香,以免串味。
主仆三人听故事正听得起劲,外头隐约传来脚步声。
踩在积雪里沙沙的声音。
听见这个声音,郑泠警惕得很,连忙将话本塞在枕头底下,另外两人见状,默契地起身配合她遮掩,给她捶肩捏腿,端茶递水。
脚步声停了,随后是男子的询问:“小妹可曾歇下了?”
听到是郑淙的声音,郑泠连忙让人去给他开门,扬声回应:“没呢,是阿兄吗?快请进。”
金钏打开门,就见到浑身沾雪的郑淙。
她连忙伸手,微微垫脚,为郎君拂去肩头细雪。
郑淙对她莞尔一笑,道了声谢,就跨步入内。
金钏被这笑晃了眼,不由愣了一会儿,见人都进去了,她微微苦笑,合上了门,跟在后边。
女萝沏了一盏热茶奉上,“外头天冷,郎君喝盏热茶驱寒暖暖身子。”
郑淙接过,落坐在火炉边的绣凳上。
女儿家的闺房,就是比他的屋子暖和得多。
郑泠下了地,也坐在他旁边的矮凳上,见到他身上还未换下的官服,问道:“阿兄这是才下值?”
“可不是。”郑淙饮了一口茶,对她道,“年关将近,各路贡物都陆续送来长安,城内安危大意不得,今日实在脱不开身,早上才没去接你,泠娘可不万万要怨我这个兄长。”
郑泠剥了一颗栗子给他:“阿兄说得哪里话,阿兄肩负长安城巡防之责,自当以此为重。与之相比,我回家,算不得什么。”
郑淙自然地接过,喂进嘴里:“妹妹真是识大体,那为兄就放心了。怎样,今日元骕前去接你,一路可还稳妥?”
郑泠告诉他:“挺好的,一路顺遂,未曾出什么差错。”
郑淙让人退下,随后点明白问题:“傻妹妹,我是问你,觉得元骕他人如何?”
郑泠想了想,“六郎是个好人。”
“是个好人……”郑淙重复了一遍这句话,想不明白,“你们女子形容一个男子是个好人,究竟是对这个人怀着一种怎么的看法?”
这句状若自言自语的问题,把郑泠给问住了。
她想了一会儿,回道:“自然是正向的,积极的,带有赏识的。”
说完,她狐疑地看向郑淙,“阿兄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莫非是有哪个女子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郑淙塞了一把剥了皮的花生喂进郑泠嘴里,堵住她的嘴,“没有的事,别瞎说。仔细教母亲听到了,又该听风便是雨,逮着我追问,催我成亲。”
郑泠嚼了嚼口中喷香的花生仁,眨了眨眼,不懂就问:“男大当婚,阿兄已经及冠,成家立业是人之常情。为何你总是这般抵触大伯母为你说亲?”
大豫男子年满十八便可娶妻,自从郑淙十八岁起,崔氏便开始变着花样给郑淙说亲,可每次都被他以各种原因搞砸了。
至今他早已弱冠,在大豫算是晚婚之龄,身边却还未见得有什么红颜知己,他好像并没有什么着急,可却是把崔氏担忧坏了。
因此,崔氏难免经常对着郑泠数落郑淙。
她作为妹妹,且又是闺阁女子,不便拿这事直接去劝说兄长。但今夜话都说到这里了,她索性问个明白,也好知晓他的心结所在,才能告诉大伯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