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死后,陈果夫常去蒋介石那里拜访,两人的交往开始增多,但此时的交往是以一种同情作底蕴的。如果没有陈其美这层关系,蒋介石这时绝对不会理睬陈果夫这样一个无名小辈。但在陈果夫的感情世界里,蒋介石对他来说越来越重要,因为,他觉得与蒋介石交往受益特别多。一方面,蒋介石能给他带来许多新的信息,谈论有关革命的指示,分析政治格局给他听。另一方面,蒋介石能给陈果夫以心理上的依托。陈其美死后,陈果夫所迫切需要得到的也正是这种依托。所以,蒋介石与陈果夫这时的交往也是一种必然,一个想报恩,想给予,另一个找依靠,想得到。
陈果夫对这个时期与蒋介石的交往一直是怀有好感,念念不忘的。他说:&ot;二叔殉国之后,我常常到他生前许多同志好友处拜访,屡屡见他们生活不整饬的情形,甚至有吸鸦片赌钱等腐化行为,会客的时间也无限制。其时革命环境至为恶劣,而党内一部分同志生活毫不振作,为之太息。但每次去晋谒蒋先生时,情绪就不同了。先生生活严肃……他不在家时,我就在他的书架上抽阅很多有益身心的书籍。蒋先生生活有规律。来客到了黄昏10时,他就请你回去,明日再谈。因此,我对他的敬仰之心便与日俱进。&ot;
应当说,陈果夫在这里讲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事实,但也有过分夸张的一面。实际上,陈果夫在蒋介石的面前,是一个后辈的身份,蒋介石在他面前,当然是装模作样,故作严肃,&ot;所谈不外乎对革命的指示和大局的分析&ot;。也就是说,此时的蒋介石是以长辈的身份与陈果夫来往的,而陈果夫则是以晚辈的身份来接近蒋介石的。因此,如果说此时蒋介石与陈果夫有关系的话,那么,这时两人之间所具有的主要是责任关系。就是说,关心与被关心的关系,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因为,此时的陈果夫并不能为蒋介石分担些什么。
第四部分1陈果夫与孙中山(1)
在陈果夫满怀报国激情投身革命的时候,陈果夫始终认为自己在二叔的支持下,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尽管他与蒋介石相识,并从心里敬佩蒋介石,但在陈果夫的观念里,有二叔这大树足矣。可是,当陈其美这棵大树倒下时,他在心理上转向了蒋介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两个人的关系始终停留在&ot;相识&ot;的水平上,相知谈不上,更谈不上相交。俗话说患难方能成知己,机会终于出现了,二次革命失败后,陈果夫、蒋介石都成了落难者,于是,才有了证券物品交易所,两个人遂成了知己。
想当年陈果夫同蒋介石一样也干过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陈果夫见了蒋介石第一面以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留下了一些&ot;深刻的印象&ot;而已。因为,他心里还有比这更大、更重要的事,这就是革命。陈果夫认为,自己同蒋介石一样,都是革命者,关键的是要有所作为,所以,他又去找黄兴、宋教仁这些同盟会的领导人了。
黄兴等人听陈果夫介绍情况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清军加强防范的情况下,南京起义暂可推迟,现在主要的任务是以各种方式直接支援武汉革命。黄兴还告诉陈果夫,现在清王朝为了扑灭革命的火焰,挽救失败的命运,已调动大军攻打汉口,革命的策源地武汉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若是武汉根据地失了,各处很难响应,因此,应动员广大同盟会员到武汉从军,参加武汉保卫战,发展革命的大好形势。
黄兴等人的一席话,使陈果夫热血奔涌,他立即决定不回南京,去武汉。这样,他与另一同学,登上轮船,逆水而上,前往汉口参战。
陈果夫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武汉情势紧迫,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就是陈果夫知道父亲将在那几天内从北京回到上海,而陈果夫当时正咳嗽吐血,恐怕为父亲所晓得了,去不成,所以急于要离开。
陈果夫到达武汉当天,正是汉口战事紧急之时,袁世凯以冯国璋接统第一军,驰抵大智门,进窥汉口。10月28日,冯国璋出动全军向汉口进攻,革命军英勇拒敌,死亡无数,汉口岌岌可危。陈果夫即到起义军军务部找到部长孙武,请求安排具体工作,孙武考虑一下说:&ot;现在汉口眼看要丢失,汉阳则必须守住,我们准备加强汉阳的军事力量,你们愿意去汉阳吗?&ot;陈果夫回答:&ot;我们为赴难而来,任何危险的地方都可以去。&ot;孙武见他们态度如此坚决,随即给他们发了护照,要他们到汉阳去报到,这样,陈果夫便随着其他人员一起去了汉阳。
汉阳民军司令部设在汉阳兵工厂内,房子里挤满了前来从军的青年,乱哄哄的。陈果夫报到后,被分配到炮兵排当了一名士兵,按他陆军中学的程度,本可充当一名下级军官,但他志愿当士兵。当时守卫在汉阳的民军听说汉口即将失守,一部分便失去革命信心,有很多人胆怯开溜,于是一些阵地上有炮无人能放,堆在那里派不上用场,陈果夫在军校学过放炮,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他便成天在阵地上摆弄大炮,并教其他一些士兵学放炮,的确成了大忙人。
第四部分2陈果夫与孙中山(2)
当兵的生活是艰苦的,晚上没地方睡,大家便穿着衣服挤在一起,随地躺下,第二天照常进行活动。此时,陈果夫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吐血已愈,但咳嗽未止,再加日夜工作,休息不足,身体慢慢支持不住了。一天晚上,他参加部队运送子弹到黑山,回来时摇铁道上用的手摇车,精疲力竭,便觉天旋地转,一下子倒在藤椅上不省人事,十多小时后才苏醒过来。同伴们见他身体如此虚弱,都劝他回去休息,但他坚决不肯,与其他人一起,继续投入紧张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