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目哭嚎着求饶,杜周只问他知与不知,那头目哭道:&ldo;小人实在不知……&rdo;
杜周只说一个字:&ldo;笞!&rdo;
新换的刑人发力便抽,到七、八十下,那头目已喊不出声,一百笞罢,人趴在地上,已不动弹,不知死活。
杜周命人将其拖到一边,又在贼中选了另一个头目,不等发话,那个贼头已不住磕头、连声哀叫:&ldo;城南墙角有一个缺洞,小人平日都是从那里钻出去,此外再不知道有什么出城秘道,大人饶命!&rdo;
杜周只吩咐换捶刑,先捶一百。那贼头始终不知,几轮捶完,也昏死过去。
杜周拿眼扫视庭中,众贼全都魂破胆裂。没等杜周开口,其中一个贼喊道:&ldo;大人饶命,我知道有条秘道。&rdo;
杜周嘴角一撇,冷冷一哼。
那个贼招供:&ldo;七星河南城墙下,河床中间有个石盘,盖住一个洞口,下面是条隧道穿过铁栅……&rdo;
第四章星辰书卷
硃安世小声问那小童:&ldo;你会不会游水?&rdo;
小童摇摇头。
硃安世犯起难来,但看小童身子瘦小,回想河底洞穴,大致容得下两人同行,便嘱咐道:&ldo;我们要潜水,下水前,吸足一口气。&rdo;
小童点点头,但看那河水幽深,眼中微露惧意。
硃安世拍拍他的小肩膀:&ldo;跟着我,莫怕!&rdo;
小童点点头,小声说:&ldo;我不怕。&rdo;
硃安世俯身让小童趴在自己背上,用衣带紧紧捆牢,等巡卫离开,急趋过去,下到河里,扭头说声:&ldo;吸气!&rdo;
小童忙用力吸气,却因为惶急,呛到喉咙,咳嗽起来,幸好自己及时捂住了嘴,才免被巡卫察觉。
硃安世一扭头,见岸上远处隐隐闪动一串火点,并飞快移向这边,随即听到一阵马蹄声,是一队人马打着火把。捕吏一定是知道了这个出城秘道,不容再耽搁!
硃安世伸手到后面拍了拍小童,小童也见到了那些火把,猛吸了一口气,硃安世觉到,也深吸一口,随即潜入水中。到了水底,他拉开石盘,钻进洞穴,急速前游,还未出洞,便觉背上小童手足乱挣,已经支撑不住。这时已容不得多想,硃安世拼命加速,钻出洞穴,急浮上水面,这时,背上小童已不再动弹。
硃安世忙向岸边急游,飞快上岸,解开衣带,将小童平放到河滩上,只见小童双眼紧闭,一动不动。
&ldo;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rdo;[引自《史记&iddot;孔子世家》。]
司马迁端坐于书案前,铺展新简,提笔凝神,开始写《孔子列传》[《史记》中为《孔子世家》,此处写为《孔子列传》,原因见后文。],才写了一段,卫真急冲冲进来:&ldo;御史大夫延广畏罪自杀了![延广生平仅见于《汉书》中一句&lso;(太初三年)正月,胶东太守延广为御史大夫。&rso;值得注意的是:《汉书&iddot;百官公卿表下》中,历任御史大夫任免死亡,均有明确记载,独缺延广记录。]&rdo;
司马迁大惊抬头:&ldo;所因何罪?&rdo;
&ldo;诬上。&rdo;
&ldo;又是腹诽……&rdo;司马迁叹息一声,低头不语。
当今天子即位之初,还能宽怀纳谏,自从任用酷吏张汤,法令日苛,刑狱日酷。连张汤自己也莫能幸免,最终冤死于诬告。尤其是十七年前,天子造新币,大农令颜异只微微撇了撇嘴,便因&ldo;腹诽&rdo;之罪被诛。从此,公卿大夫上朝议事,连五官都不敢乱动,更莫论口出异议。
卫真又道:&ldo;御史手下中丞也已被处斩。两家亲族被谪徙五原戍边屯田。&rdo;
司马迁听后,心中郁郁,不由得从怀中取出延广所留帛书。这两天,他反复琢磨上面那几句话,却始终不解其义。只觉得那字迹看着眼熟,却又想不起是谁的手笔。
卫真瞅着帛书,猜道:&ldo;这帛书莫非和《论语》遗失有关?延广才把帛书送上门,我们就发觉《论语》遗失,接着他就被拘押,今天又自杀。他留的这几句话难道就是在说这事?&rdo;
&ldo;石渠阁书籍由内府监守,图书丢失,内府首当其责,御史大夫即便有过,也罪不至死。此外,我和延广并无私交,他为何要传这封帛书给我?&rdo;
&ldo;希望主公为他申冤?&rdo;
&ldo;我官职卑微,只管文史星历,不问政事,如何能替他申冤?&rdo;
&ldo;御史大夫死得不明不白,至少主公您可以借史笔写出真相,还其清誉,使他瞑目。&rdo;
&ldo;我写史记,乃是私举,从未告诉他人,延广如何得知?&rdo;
&ldo;主公当年探察史迹、游学天下,又曾求教于延广,讲论过《春秋》[《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间历史。汉武帝时期定为儒家&lso;五经&rso;之一。]。主公虽然不说,但延广精于识人,察言观志,也能判断出主公有修史之志。&rdo;
&ldo;这倒不无可能,我与延广虽然只有一夕言谈,但彼此志趣相投、胸臆相通,他确有可能猜到我之志愿。不过,我将古本《论语》遗失一事上奏太常时,太常已经先知此事,并说有司也已在查办,如果延广确因此事获罪,为何不等案情查明就仓促自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