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海富安排亲友到省高院静坐,迫使二审法院裁定维持死刑‐‐检察院、法院审理案件,应当理性对待当事人家属的上访、闹访,坚持依法办案,绝不能屈从、迁就于当事人家属的无理要求,不能对社会造成&ldo;闹了才管用&rdo;的误导。只有&ldo;两院&rdo;坚持依法行事,才能引导当事人家属依法理性地表达意见和诉求。同时,应建立健全法院审判不受干扰的保障机制,为法院减负,不必顾虑上访、维稳等压力,专心于依法审判,公正司法。正如汉密尔顿在《联邦党文集》中所言:&ldo;谁控制了法官的生存,谁就掌握了法官的意志。&rdo;如果法官总是要顾虑考评、维稳等各种案外因素,必然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审判,最后只能牺牲司法公正。
22张义为了养家糊口而抢劫杀人,认为死刑是一种解脱‐‐张义虽然犯下了极其严重的抢劫杀人罪行,但其犯罪动机并非为了贪财挥霍,而是为了养家糊口。这个死刑案件表明,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体制和社会环境,要从根本上遏制犯罪,应着眼于改良滋生犯罪的社会土壤,如缩小贫富分化、提升经济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强化素质教育等。判处被告人死刑,掩盖了国家和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也使国家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缺少了充足的动力,这就必然不利于一个国家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张义因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死刑是一种解脱,这表明死刑并非对所有人都具有震慑力,死刑的威慑力相当有限。
23市中级法院刑一庭庭长提出死刑犯也是人,应给予人道主义对待‐‐庭长的一番话体现了一种司法理念:司者仁心,用培根的话说,就是一名司法者&ldo;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以公平为念而毋忘慈悲;要以严厉的眼光对事,而以悲悯的眼光对人&rdo;。托马斯&iddot;阿奎那也说过:&ldo;法律之所以为人所信仰,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威仪,更在于它的慈悲心。&rdo;我国自古也有司法仁厚的理念,《论语》曰:&ldo;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rdo;孟子曰:&ldo;恻隐之心,仁之端也&rdo;,&ldo;无恻隐之心,非人也。&rdo;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官,应该在司法中怀有仁慈和善良的秉性,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给予应有的体恤和关怀,体现司法平等、宽容、人道的理念。
24市中级法院刑一庭庭长决定不管是否出事,还是要告诉钟天崖其父去世的消息‐‐司法者要有人文情怀,要敢于担当,不能为了避免出事而放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文关怀。除了要敢于担当,还要不怕避嫌、不怕麻烦。司法者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文关怀,无疑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还可能招致存有私心的嫌疑,因而在现实当中,司法者都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困境和需求漠然置之。司者仁心,司法者应当勇于为当事人提供一份人文关怀,彰显司法的温度。
法治思考:暴露了司法实践中存在什么样的难题
1钟天崖案在一审、二审及死刑复核中因为没有目击证人,被错误判处死刑‐‐&ldo;一对一&rdo;的正当防卫案件,没有目击证人,行凶者已经死亡,防卫人的辩解只是一面之词,如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采信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一直是充满困惑和争议的问题,也是司法者感到很棘手的难题。从刑事证明责任来看,检方负有证明有罪的举证责任,犯罪嫌疑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检方不能充分证明有罪,则犯罪嫌疑人无罪。但在可能具备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提出具备违法阻却事由的辩解,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但在没有目击证人的场合,犯罪嫌疑人除了作出辩解,也实难提供证据,要他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也勉为其难。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方不能排除存在正当防卫的可能性,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当认定行为人无罪,但是,如果都按照这种原则来处理案件,岂非任何&ldo;一对一&rdo;杀人案件中,杀人者都可以提出正当防卫的抗辩,而司法机关都只能认定杀人者无罪?这不是更容易放纵犯罪吗?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两种司法价值取向之间,如何寻求和实现平衡?
2赵鸿飞以威胁方式迫使钟天崖认罪,对此过程没有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司法实践中,同步录音录像往往是不供不录、供了再录,侦查人员真正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过程是不可能在同步录音录像中看到的,通过同步录音录像发现非法取证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这种问题如何解决?侦查人员在突破口供之前,往往以对犯罪嫌疑人&ldo;做思想工作&rdo;为由不进行同步录音录像,那么,这种&ldo;做思想工作&rdo;是否也应当认定为讯问,从而必须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实践中,侦查人员常常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取证,这些过程都不可能在同步录音录像中体现,那么,检察机关如何发现和核查这些非法取证行为?为此,有学者提出,犯罪嫌疑人自到案后,就应该一直对其进行24小时监控,这样侦查人员就没有机会对其进行刑讯逼供;也有学者提出,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从其第一份辩解到最后一份供述,均应形成笔录,体现突破口供的整个过程。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侦查人员突破口供的难度无疑会非常大,这又会不会挫伤他们办案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