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成风的民间盗墓
宋代以来的骨董收藏之风刺激了盗墓风习,而盗墓发现又为当时金石研究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二者相互辅承,使得宋元时期的民间盗墓之风越演越烈。
蔡绦在《铁围山丛谈》说,帝王尚好博古收藏,盗掘古器一时成风,&ldo;于是天下冢墓,破伐殆尽矣。&rdo;《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了这一故事:北宋时,有人在长安卖汤饼民家得到高尺余的白玉奁,上刻云气龙凤、海上神山,进献朝廷,得到&ldo;墟墓之物,不可进御&rdo;的答复,于是收入官库。同书又记述,有人在关中坏一古冢,发现一件可容水一斛的碧色大瓷器,&ldo;中有白玉婴儿,高尺余,水故不耗败。&rdo;
隐秘的、持续不断的民间盗墓在宋朝整个盗墓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在民间盗墓蔚然成风的南宋,有史可查的民间盗墓就有很多。
宋高宗建炎初年,长安城附近不断有盗发古墓的事件。明人在《稗史汇编》中写道:&ldo;长安近城官道之侧,有大古冢,以当行人常所往来,故独久存不毁。建炎初寇乱,有人发之,得古铜钟鼎之属甚多,验款识,皆三代物。冢为隧道窟室,土坚如石,周匝皆刻成人物侍卫之状,其冠服丈夫则幞头,妇人则段衣,皆宽袖,颇类今制,而小异。乃知数千载冠服已尝如此。&rdo;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长安附近的官道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古墓。当时很多行人来来往往,所以这座墓一直保存了很久而没有遭到掘盗。然而宋高宗建炎初年因为战乱,这座古墓终没有逃过此劫,被人给盗了。盗墓人在墓里得到许多古铜钟鼎之类的器物。经人看了一下样式,证明是三代以前的器皿。这个坟墓有个隧道,隧道的土很硬,好像石头一样。墓室的窟室四面墙上都刻有很多类似侍卫的人。墓主人的头上有幞头,其妻子则穿着衣,都有着宽宽的袖子。和宋建炎期间的服饰很像,只是个别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差异。因此可以看出当时人得出结论:几千年前的衣服就已经是宋代时那个样子了。
其实,民间盗墓当时并不仅仅是宋朝所独有。与之并存的金王朝也有很多发掘冢墓的情况。《金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尚书省奏,盗有发冢者,上曰:&ldo;功臣坟墓亦有被发者,盖无告捕之赏,故人无所畏。自今告得实者量与给赏。&rdo;发冢事件之普遍,竟然使得本朝的&ldo;功臣坟墓&rdo;也不能保全。
盗墓活动之所以如此普遍,主要是盗墓人太贪念于墓主的随葬财物。司马迁在《史记》中论述社会行为往往为利益驱动时曾经说到,&ldo;劫人作奸,掘冢铸币&rdo;等敢于冒死而&ldo;不避法禁&rdo;者,其实都是出于财富的追求。《元史》有这样的记载:元太祖时代,张荣授金紫光实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元帅,知济南府事,&ldo;时贸易用银,民争发墓劫取,荣下令禁绝。&rdo;也是民间出于经济目的盗发冢墓的史例。
但盗墓有时又有令人惊异的动机。《异苑》记载,汉代人京房的坟墓在东晋时被盗掘,遗体依然完好,&ldo;僵尸人肉堪为药,军士分割之。&rdo;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元代有&ldo;木乃伊&rdo;可治愈&ldo;损折肢体&rdo;的传说,与&ldo;僵尸人肉堪为药&rdo;的迷信接近。而李时珍《本草纲目》也引用过此说,可见在民间的风行。近世吴有如《点石斋画报》有题为&ldo;群贼盗骨&rdo;的故事,其中写道:&ldo;有匪徒将棺木撬开七八具,盗窃枯骨,有谓以之为闷香,有谓以之合药饵。事虽出于拟议,然非专盗衣饰可比矣。&rdo;这种取枯骨&ldo;以之为闷香&rdo;或&ldo;以之合药饵&rdo;的盗墓动机,实在令人惊异。大家都熟悉的伍子胥&ldo;鞭尸&rdo;的故事,则是发掘墓葬行为极端的复仇形式。历史上发冢斩尸(如拓跋王圭发慕容普麟冢)、剖棺焚骨(如王颁掘陈霸先陵)一类事例还有很多。
------------
帝王的最后归处:解析宋皇陵(1)
------------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ldo;陈桥兵变&rdo;,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皇权高度集中的北宋,全国才有了一个初步统一的局面。只要有政权存在,就一定会把建皇陵提到日程上来。
北宋八陵位于今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被北风水先生视为&ldo;山高水来&rdo;的吉祥之地。所以北宋皇帝除徽、钦二宗外全部安葬在这里,统称&ldo;巩县八陵&rdo;。巩县的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头枕黄河,足蹬黄河了。
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初,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此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
从唐代高祖李渊开始,后妃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号&ldo;保泰&rdo;外,其它后陵都没有陵号。
巩县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宋代建造陵墓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ldo;五音姓利&rdo;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的方位。北宋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