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蒙元风刀割面忽哥赤 百度百科 > 第176章(第1页)

第176章(第1页)

他听了这话,不禁赧然,脸微微泛红,立时泄露了心事,也不辩驳,只是摇摇头:&ldo;我猜不出。&rdo;

他躲开我的眼神,露出几分不安,再也不是人前威严庄重的丞相,而只像一个说错话的少年。我不忍逼问,微微笑道:&ldo;你且放心,我自有分寸,岂会误你事业?&rdo;我顿了顿,又道,&ldo;但我所言,也不会违背我心。&rdo;

……

回到宫城,天已擦黑,我换下公服,又穿回常服,洗去脸上风尘,又同安童一起入觐。忽必烈见了安童,也不多问今日事,只是叫他将谈话内容改日条陈具奏,便命他退下了。我仍在殿中,显然是要留下问话。

殿中只剩我们父女和当值的云都赤,忽必烈看看我,没有急于问话,只道:&ldo;吃过晚饭没有?可尝了驿馆的饭菜?&rdo;

我这才想起至今腹内空空,揉了揉肚子:&ldo;儿臣急着回来,不敢滞留。还真是饿了……&ldo;

忽必烈见状哈哈大笑,命人传膳,不多时,宝儿赤便端上佳肴,显然是有心备好的,念及此,我心里一暖:&ldo;父汗日理万机,却还念着女儿……&rdo;

&ldo;吃罢吃罢,吃完再说。&rdo;忽必烈拍拍我的肩。

鲤鱼汤,山药面,今日吃着格外鲜美,填饱肚子,我腹中温暖,想想一会儿的问话,慢慢拿定了主意。

宝儿赤将食盘端下,我低头擦着嘴,抬眼却看忽必烈笑望着我,眼神温暖:&ldo;有时就看着你在我身边,看着你吃饭,我就很满足了。&rdo;

我听了有些诧异,他竟也会在意这些小小的细节,心中熨帖,心情也放松下来,凑过去,抱住他的胳膊,靠在他肩头:&ldo;父汗喜欢女儿一直陪在身边吗?&rdo;

忽必烈听我这话,竟叹了口气,把我揽在怀里:&ldo;我何尝不希望你永远留在身边?&rdo;他话语低沉,透着几分伤感。

我闻言却浑身一颤,立时警觉起来:&ldo;父汗这话什么意思?父汗这就要将女儿远嫁吗?&rdo;

他觉察出我的不安,摸摸我的辫子,笑道:&ldo;察苏,你担忧什么?你不想做我的阿剌海别吉?&rdo;

我猛地抬起头,急惶惶看着他,恳求道:&ldo;儿臣是儿臣,阿剌海是阿剌海,儿臣想为父汗分忧,是以另一种方式‐‐以儿臣的方式。&rdo;

&ldo;留在我身边建言献策?&rdo;忽必烈了然笑道。

我只觉一切尽在他的掌控,又担心他已有了打算,一时想不好说辞,只能恳求道:&ldo;这样不行吗?&rdo;

他看我面色急切,不由得笑笑,眼里透着疼惜,安慰道:&ldo;你现在不想嫁人,父汗便不逼你。等你有了心上人,却不要瞒着父汗。明白吗?&rdo;

我见他松口,心中长出一口气,连忙点头:&ldo;这是自然。&rdo;

他拍拍我后背,一时不再说话,待我情绪平复下来,才问:&ldo;你愿为朕建言献策,正好,说说今天的见闻罢,许衡其人如何?&rdo;

&ldo;许衡才学博洽,胸中自有规模,可为中书顾问。&rdo;

忽必烈拨了拨案上的碗盏,不以为然地笑笑:&ldo;他胸中有何规模?&rdo;

他的偏见丝毫不加掩饰。他不想掩饰,也是想听我说实话。我想到这些关节,打好腹稿,斟酌着开口:&ldo;许先生是宿儒,不经庶务,难免迂执。朝廷想要能臣干才,自不用他;若想立一代规模,为后世所鉴,不妨用他。王文统伏诛后,父汗也一直深以为憾罢。&rdo;

忽必烈不禁挑了挑眉:&ldo;文统和许衡不是一类人。&rdo;

&ldo;我却不问君子小人!朝廷若有良法,小人不敢作奸犯科,君子也能大显奇能。若无法度,便是君子,也只是一时能为,无法泽被后世了。&rdo;

&ldo;何为良法?&rdo;忽必烈眯起眼睛。

&ldo;正如许衡所言,立法度,选人材。国朝土宇旷远,仍用金朝的《泰和律》,未免不合时宜。法度明白,官民方能各安其位。&rdo;

忽必烈点点头:&ldo;这是需做的事,朕念在心里。&rdo;他沉默一会儿,又问,&ldo;如何选人?选什么人?&rdo;

他言有所指,我心里明白,想了想,又道:&ldo;自是选能人。蒙古子弟若不想甘居人后,自然要入学的。父汗可立国子监。&rdo;

&ldo;学那些仁义道德,能治国吗?那些腐儒,却是不堪大用的。&rdo;

&ldo;可总也要识文断字。也未必学那些道德性命之说。基本的律法却要懂,农务、水利、钱粮等庶务要明白。要学这些,总要先识字。此后,再学技艺。考验合格,可备取用。儒学经典可以发蒙,但不能只学这些,具体事务是要懂的。另外,波斯的学问也可引入。&rdo;

我已开始夹带私货了,许衡是理学大家,极力推崇程朱学说。我却不想让这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最好永远不要起这个苗头。现在何尝不是契机?

忽必烈不置可否,却道:&ldo;你这些话,安童未必同意。&rdo;

我闻言一愣,旋即回道:&ldo;我却不问他的心思,我只在乎我的想法。&rdo;

&ldo;你是出于公心。我明白的。&rdo;

&ldo;儿臣只是想为父汗分忧罢了,如何去做,还要问许先生的。典章规模,还需儒士的手笔。至于庶务,再选能臣。官制、朝仪都要一点点做起来。&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