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董良却是在追求理想!
说起来真是很讽刺。
哪怕是脑袋里仍然回荡着平等的观念,但是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始终是不平等。
当初自己处于痛苦的下面,现在却处于舒服的上面。
虽然自己出身于底层,知道民生疾苦,却仍然不得不感叹,自己成为了当年所嫉妒的人。
董良一直以来尽量去致力于东汉末年的平等和谐建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自己已经成为了既得利益者。
但是董良却并不因此而彷徨悲观,因为两种生活都体验过的他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就如同他高中的时候生活并不富裕,却每天沉溺于文章中,学习古人的豁达,那时候自以为有了境界。
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所推崇的诗词大会的大教授也似乎惺惺相惜。
但是大学之后,与社会越来越近,他却越来越艰难。
面对着确确实实的人间疾苦,不是念两句诗可以解决的。
董良醒悟了,当他再看到那康教授说道:“人生失意的时候,不如读读定风波。”
董良并不反对,但是却再也没有什么感触。
因为康教授可以去定风波,他再失意,仍然是最顶尖学府的教授。
而自己以及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资格定风波的。
即便吟唱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自己淡然自若,回过头来,还是要面对生活,油盐酱醋是不能不解决。
试想一下,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很坎坷痛苦。
可是他再痛苦,走到哪里,不都是官吗?
即便是董良一直十分敬仰和同情的杜甫,似乎穷困潦倒一生。
但是到底是个官啊!比起来行人弓箭各在腰,还是很幸运了。
诗家的爱恨情仇被后人所感叹,那是因为诗家可以发声。
普通人根本连话都说不出来,也没有力气说啊!
痛苦到了极点,也只能仰天长叹一声,“我的老天爷啊!”
然后继续埋头于黄土之中,为着县太爷,或者全国的官员,皇亲国戚的幸福生活所劳作!
马良的声音,打断了董良随着雨丝纷飞的思绪。
定了定神,转头来,笑道:“我看雨看入了神。”
马良也笑道:“先生上一年忙,在荆州来的也晚没有赶上。我也见过一些北方人,那边雨少晴天多,即便是下雨不方便也觉得稀罕。”
“但是咱们现在在南边。雨多晴天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先生就会看腻了,天天盼着晴天来稀罕呢!”
“看腻了再说,在北边这么些年天天盼雨,大不了日后在南边天天盼晴嘛!”
董良说笑着,整个大堂情气氛都很活跃。
董良笑着来到中央,先不管那个火炉,只看那个大木桶。
总的来说似乎看不出来什么问题。
董良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多都模糊了,而这东西也是第一次做,具体什么情况,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开始吧。”
董良下命令。
“先把硝石倒在外面的大桶里。”
旁边的杂役和工匠听了,开始抬着麻袋,呼啦啦的往里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