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着洞穴石壁上的小孔道:&ldo;我们所听到的那些声音便是从这些小孔里传出来的,平时空气可以流通,由于时间的不同,外面空气温度的不同,洞内空气形成的风流速度的不同等等原因,所以才使这些小孔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原理就像是吹乐器时音调与孔的大小和吹气的速度有关!&rdo;
阿彪竖起拇指道:&ldo;读书人就是不一样!&rdo;
强子努努嘴巴道:&ldo;哼,无稽之谈!&rdo;
接下来的路程出奇的顺利,我们原本以为会遇上许多的危险,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路上安静异常。我们算了算,从进入第一个火焰洞穴开始,走到现在,我们已经走到第八个套洞了,这个套洞只有不到两米的距离,我们走在里面倍感压抑。这接连的几个洞穴都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洞穴里平平整整的,像是被人为的修葺过。
穿过第八个洞穴,我们进入了第九个洞穴,这个洞穴只有一米多高,我们必须像壁虎一样,匍匐着爬过去。
阿彪深吸一口气当先钻了进去,强子有些担心这洞的尽头会不会是条死路,阿彪说:&ldo;就算是死路我们也得试一试,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rdo;
狭窄的洞穴里,我们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就跟那土拨鼠一样。洞穴里又闷又热,没爬多远,我们就累得气喘吁吁。最惨的要数阮万千,他的身形本来就大,一进洞穴整个身体就将洞穴堵了个严实,这一路爬将下来,他的身上已经被磨出了许多条血口。
这座洞穴仿佛特别的长,仿佛永远也没有尽头。在爬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我们都接近虚脱的边缘。忽觉一阵凉风迎面袭来,最前面的阿彪叫道:&ldo;大家快爬呀!我看见出口了!&rdo;
一听这话,我们立马精神大震,四肢不由得加快了速度。终于,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爬出了洞穴,然后我们被眼前的瑰丽奇景给深深震撼了。
第26卷最后的宝藏(1)
洞穴的尽头是一个小湖泊,湖泊四周的石壁呈现出鲜红的色彩,洞顶上悬有冰瀑,奇形怪状的冰块就跟雕刻出来的一样,各种奇异的钟乳石优美的下垂,看上去就像是最精细的纱帘。这里的一切东西都铺满了冰霜,到处晶光闪烁,美得出奇。
一条鹅卵石小路从我们脚下延伸出去,直到湖泊的中央。我们沿着小路向前走去,惊讶地发现,这冰蓝色的小湖泊是这里唯一没有结冰的东西,相反的,湖泊的水还有些淡淡的温热。这块湖泊就像是一块蓝色的水晶,镶嵌在这奇异的冰洞里。
鹅卵石小路的尽头有一个白玉砌成的祭祀台,祭祀台高出湖面大概三米左右,共有十二级台阶。台阶的两壁上刻着两名身段婀娜的舞女,她们手拿纱巾,正在醉心地舞蹈着。舞女的脚下各有一条眼镜蛇,那两条眼镜蛇也跟着舞女扭动着身子,像是在跳着缠绵的舞。
阿彪问我道:&ldo;发仔,你知道这些壁画是什么年代的吗?&rdo;
我摇摇头,说实话,这样的壁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虽然这壁画雕刻的栩栩如生,但我总觉得有点鬼气森森。
我们走上祭祀台,祭祀台上摆放着一个八角青铜大鼎,这个大鼎和我们在暗河里见到的大鼎一模一样,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鼎身上并没有雕刻着什么奇珍异兽,而是刻着许多奇奇怪怪的文字,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些文字,它们是波斯文。
我转头看向阮万千道:&ldo;看来你所说的那个传说是真的!&rdo;
阮万千一时没有反应过来,&ldo;什么传说?&rdo;
我说:&ldo;波斯送亲队伍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越南的传说。&rdo;阮万千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我,&ldo;真的吗?那个传说是真的?&rdo;
我点点头道:&ldo;种种迹象表明,那个传说应该是真的。先前强子从鱼肚子里拣到一颗红宝石,我就开始怀疑了,你们现在看这里!&rdo;我将手放在了青铜鼎身上,继续讲道:&ldo;这鼎身上雕刻的是古波斯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西亚的古老文字,距今已经5000多年历史。这种文字是用木棒或者芦苇当作笔,在粘土制作的泥板上书写而成。书写了文字的泥板被放置在太阳底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由于这种文字的笔画呈楔形,所以考古学家将其称作楔形文字!&rdo;
第26卷最后的宝藏(2)
强子道:&ldo;那你有办法破译这些文字吗?&rdo;
我无奈地摇摇头,&ldo;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而成了无人通晓的死文字,直到1802年,德国一位27岁的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成为第一个破译楔形文字的人,184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经过12年的刻苦钻研,才成功破译了古波斯楔形文字。直到今天,能够完全读懂楔形文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rdo;
我是学考古的,对于这一重大发现,自然是欣喜不已,遗憾的是,我没有手机或者相机将这些文字照下来。
我们站在祭祀台上打量四周,这里已经没有路了,那传说中的宝藏会藏在这里的某个地方吗?
强子道:&ldo;这里不会是死路吧?&rdo;
阿彪道:&ldo;应该不会,我们再仔细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机关之类的。&rdo;
找了半晌,忽听阮万千道:&ldo;你们快来看这里!&rdo;
我们来到青铜鼎的后面,只见阮万千用手指着鼎身道:&ldo;你们瞧,这里的文字可以移动!&rdo;说着,用手指按住那些镂刻的文字,那些文字果然随着手指的移动而移动,也就是说,青铜鼎的后面是一块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