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寻觅中华愿以寸心寄华夏出处 > 第13章(第2页)

第13章(第2页)

二十年前到洛邑向老子问礼,也是朝西走,当时走南路,这次走北路。老子已经去了更西的西方,孔子怎么也不会走得老子那么远。老子的&ldo;道&rdo;,止于流沙黄尘,孔子的&ldo;道&rdo;,止于宫邑红尘。

是啊,红尘。眼前该是卫国的地面了吧?孔子仔细地看着路边的景象高兴地说:&ldo;这儿人不少啊!&rdo;

他身边的学生问:&ldo;一个地方有了足够的人口,接下来应该对他们做什么呢?&rdo;

孔子只回答两个字:&ldo;富之。&rdo;

&ldo;富了以后呢?&rdo;学生又问。

还是两个字:&ldo;教之。&rdo;

孔子用最简单的回答方式表明,他对如何治国,早就考虑成熟。考虑成熟的标志,是毫不犹豫,毫不啰嗦。

学生们早已习惯于一路捡拾老师随口吐出的精金美玉。就这样,师生一行有问有答,信心满满地抵达了卫国的首都帝丘。这地方,在今天河南濮阳的西南部。

孔子住在学生颜涿聚家里。很快,卫国的君主卫灵公接见了孔子。

卫灵公一开始就打听孔子在鲁国的俸禄,孔子回答说俸米六万斗,卫灵公立即答应按同样的数字给予。不须上班而奉送高官俸禄,这听起来很爽快,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郁闷了。孔子一路风尘仆仆,并不是来领取俸禄,而是来问政的,卫国宫廷没有给他任何这方面的机会。反而,后来因为卫国的一个名人牵涉到某个政治事件,孔子曾经与他有交往,因此也受到怀疑并被监视,只能仓皇离去。

这个开头,在以后周游列国十四年间不断重复。

大多数国君一开始都表示欢迎和尊重孔子,也愿意给予较好的物质待遇,却完全不在意他的政治主张,更加不希望他参与国政。

孔子只能一次次失望离去,每次离去总是仰天长叹,每次到达又总是满怀希望。

正是这种希望,使他的旅行一直结束不了。

这十四年,是他从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这个年龄,即便放在普遍寿命大大延长的今天,也不适合流浪在外了。而孔子,这么一位大学者,却把垂暮晚年付之于无休无止的漫漫长途,实在让人震撼。

更让人震撼的是,这十四年,他遇到的,有冷眼,有嘲讽,有摇头,有威胁,有推拒,有轰逐,却一点儿也没有让他犹豫停步。

他不是无处停步。任何地方都愿意欢迎一个光有名声和学问,却没有政治主张的他。任何地方都愿意赡养他、供奉他、崇拜他,只要他只是一个话语不多的偶像。但是,他绝不愿意这样。

因此,他总在路上。

&ldo;在路上&rdo;,曾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时髦命题,东方华人世界也出现过&ldo;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rdo;的流浪者潮流。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青年流浪者们,大多玩过几年就结束流浪,开始用功读书。智力高一点的,还有可能读到孔子。一读他们就不能不嘲笑自己了,原来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有一位人类精神巨匠直到六旬高龄还在进行自我放逐,还在一年年流浪,居然整整十四年没有下路,没有回过故乡!

最彻底的&ldo;现代派&rdo;出现在最遥远的古代,这也许会让今天某些永远只会拿着历史年表说事的研究者们稍稍放松一点了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