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试听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尼采所理解的&ot;人道&ot;,不是那种浅薄的仁慈,不是那种空洞的博爱,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丰富。因为丰富,所以能体验一切人间悲欢。因为丰富,对情感的敏锐感应不会流于病态纤巧。它细腻而不柔弱,有力而不冷漠,这是一颗博大至深的心灵。

博大精深的心灵又有藏垢纳污的容量和化浊为清的能力。在人中间不愿死于焦渴的人,必须学会饮干一切酒杯;在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怎样在污水中洗濯自己。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聪明的人》。人是一条污浊的泉流,要涵纳这泉流而又不失其纯净,一个人必须成为大海。参看《尼采全集》第6卷,第14页。让时代把它的污秽投向我们吧,我们都纳之于我们的深处,并重归澄澈……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78节。

在明了尼采对人的根本态度之后,我们可以接下去谈尼采对人的现状的诊断和对人的前景的构想了。

现代文明的症结

尼采一生不倦地讴歌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的高贵,而他之所以恼恨现代文明正是因为:第一,生命本能的衰退--颓废;第二,精神生活的贫乏--鄙俗。灵和肉都病了。

他说:&ot;一步步走入颓废--这是我对现代&39;进步&39;的定义。&ot;《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55页。颓废是一种&ot;现代衰弱症&ot;《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10页。,遍及一切思想文化领域。伦理压制本能。科学理性削弱本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麻痹本能,一部教育史是一部麻醉品的历史。艺术在古代是强者的节庆,在现代也成了弱者的麻醉。这位复活的古希腊勇士&ot;埋怨着现代文明,因为它使得一切美人、美事、光荣、珍宝都归于弱者了&ot;。《朝霞》第153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157页。

关于颓废,前面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我们要着重谈尼采对于现代文明的非精神化倾向的揭露。

在一颗优美的心灵看来,整个现代商业化社会就像一个闹哄哄的大市场。人们匆忙地活动着,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为了增值财富和赚钱。尼采生不逢辰,一切优美的灵魂都生不逢辰,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片文化沙漠上。在市场上怎么能开出文化的奇葩呢?

财富本身成了目的,为了财富,人们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发了疯似的勤劳。尼采说:&ot;一切时代中最勤劳的时代--我们的时代--除了愈来愈多的金钱和愈来愈多的勤劳以外,就不知道拿它的如许勤劳和金钱做什么好了,以至于散去要比积聚更需要天才!&ot;《快乐的科学》第21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60页。盲目地追求财富,却损害了机体的美好,可是没有机体的美好,又如何来享受财富呢?更严重的后果是在精神上。无头脑的匆忙,使人永是处在疲劳之中,不复讲究优美的风度和高尚的礼仪,独处时不再有静谧的沉思,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有温馨的交往。尼采无限缅怀的古希腊人那种高尚的教养和情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隔膜地望着这些忙碌奔走却又麻木不仁的现代人,只觉得他们野蛮。

第65节:第八章 人的现状和前景(4)

这是&ot;自我&ot;失落的时代。人们沉沦于世俗之中,好像有意躲避人生的真正使命。人们急于把脑袋藏到一个地方,似乎这样一来他们的良知就找不到他们了。人们匆忙把他们的心献给外部事务,就是为了不再有一颗心。&ot;匆忙及其普遍,因为人人都急于从他的&39;自我&39;面前逃逝……&ot;《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全集》第1卷,第436页。

使尼采感到痛心的是,这个时代的繁忙的经济活动和庞大的政治机器,占用了过多的人力,浪费了宝贵的人才。有用的人才应该献身于文化,经济和政治不过是制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工场,那只是&ot;小头小脑们的工作范围&ot;,倘要占用优秀人才,还不如让这些机器锈坏。参看《朝霞》第179节。可是,在现代,经济和政治几乎压倒了一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民族的精力也是有限的。&ot;一个人把自己花费在权力、大政治、经济、世界贸易、议会、军事利益上,向这些方面付出了理解、认真、意志、自我超越的能量(他就是这种能量),那么在其他方面就必有短缺。&ot;俾斯麦政府热衷于政治扩张,在尼采看来这正是德国文化衰落的原因。&ot;文化和国家--在这一点上不要欺骗自己--是敌对的,&39;文化国家&39;纯属现代观念。两者互相分离,靠牺牲对方而生长。一切伟大的文化时代都是政治颓败的时代:在文化的意义上伟大的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ot;《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11页。

尼采把国家称作&ot;新的偶像&ot;,认为国家使一切人都丧失了自己,只有消灭了国家,才开始有人。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新的偶像》。

尼采所关心的始终是文化。文化是人的精神播种、开花、结果的园地,是人的心灵的展现,是人道实现的场所。可是,在现代商业社会里,文化也商业化了。古希腊文化的骨干是竞技,罗马文化的骨干是战争,它们是力与美的赞歌。现代文化的骨干却是商业。商业只问消费,不问人的真正需要。它甚至制造消费。科学家、学者、艺术家、政治家、民族、政党乃至整个时代都卷进了贸易之中,供求关系决定一切事物的价值,市场价格的支配成了整个文化的特性。参看《朝霞》第175节。市场,到处都是市场,&ot;没有市场上的喊叫和嘶嘎声,如今便没有天才。--这对于思想家当然是一个坏时代。&ot;《快乐的科学》第331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251页。尼采要思想家们学会装聋直到真的变聋,以免毁于烦躁和头痛。

尼采发明了&ot;文化市侩&ot;这个词来称呼那些借文化谋私利的文人。参看《看哪这人》:《不合时宜的考察》第2节。他又轻蔑地称他们为&ot;文化寄生虫&ot;,痛斥他们损害文化以自肥的行径。〔3〕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66、356节。

导致人的非精神化和文化衰落的又一重要因素是现代大机器生产和强迫分工。尼采指出,欧洲大多数男子因生活负担而被迫从事固定的职业,结果使自己的命运完全受偶然性支配。〔3〕在&ot;工厂奴隶制度&ot;下,人们成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当了人类发明技巧上的弥缝物,被消磨了一生。尼采对工人说:难道提高工资,减少贫困程度,就能废除你们的无个性的奴隶地位吗?他认为,只要机器工业的格局不变,工厂奴隶制度的实质就不会有变化。问题在于,&ot;在外在事物的目的上牺牲了多少内心价值&ot;。&ot;倘若你们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呼吸,你们的内心价值何在呢?&ot;他要欧洲工人认识到自己的非人境况,开展一个伟大的自由运动,&ot;反对机械,反对资本,反对被迫的选举,无非或当政府的奴隶或当颠覆政府的党派的奴隶的选举。&ot;最后,尼采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治疗欧洲文明弊病的方案:欧洲工人向欧洲以外移民,在荒野上寻求自作主人,带去欧洲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同时把美丽野性的自然气质传回欧洲。最有趣的是他提出要把中国人请到欧洲,带来东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ot;他们能够整个地帮助欧洲,把亚洲的平和、宁静以及特别有益的亚洲的坚韧性,注射到不安的喧扰的欧洲的血液里去。&ot;以上均见《朝霞》第206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203-204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