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免费阅读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尼采一再指出,懒惰和怯懦是妨碍人们实现&ot;自我&ot;的大敌。&ot;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在人世上的机会只有一回;而且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机缘,把他像现在这个异常奇妙复杂的统一体那样重新凑合一次了。他知道这一点,然而总把它隐藏着,仿佛受着良心责备而要隐藏他的隐私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害怕邻人,他的邻人要求他遵守习俗的道德,同时也把自己包藏在习俗的道德里。但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强迫他害怕邻人,定要他与众人取一致的思想行为,而不去寻求他自己的快乐呢?&ot;少数人是因为怯懦,多数人是因为懒惰。&ot;许多人的懒惰比怯懦更甚。他们的最大恐惧在于,如果他们采取毫不妥协的正直和言语行为的坦白,他们就要担当不便和重负。&ot;《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第1节。《尼采全集》第1卷,第387页。

事情是够奇怪的,人人都有一个&ot;自我&ot;,可是人人都不愿别人表现出他们的&ot;自我&ot;,为此宁愿也牺牲掉自己的&ot;自我&ot;。尼采在这里揭示了习惯势力的社会心理机制。在社会中,每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某种形式的竞争,他人的创造要求自己做出新的创造,他人的优胜刺激着自己也要争优胜。于是,为了自己能偷懒,就嫉恨别人的优秀,宁愿人人都保持在平庸的水平上。走阻力最小路线的懒惰心理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惰性,成为阻碍个性发展的最大阻力。&ot;如果我们采取断然措施,走上所谓&39;自己的路&39;,就会有一种秘密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平时和我们相来往相友好的人们对我们都有了一种成见,这时感觉受侮辱了。他们中间最好的,将留心着,等待我们重新走上&39;正路&39;,这&39;正路&39;是他所熟悉的。&ot;《朝霞》第484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322页。总之,非要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才算一个&ot;好社会&ot;,即人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社会。敢于&ot;走自己的路&ot;的人,难免要受诽谤和孤立了。这时他不但要付出最大的艰辛,而且要遭受最多的屈辱。有几人能&ot;让人家去说&ot;而仍然不改初衷呢?怯懦实在是懒惰的副产品,首先有多数人的懒惰而不求个人的独特,这多数的力量形成一条防止个人求优异的警戒线,然后才有了人言可畏的怯懦心理。

第38节:第五章 &ot;自我&ot;的发现(3)

结果,人们不是去发现&ot;自我&ot;,实现&ot;自我&ot;,而是逃避&ot;自我&ot;唯恐不及。逃避的方式是所谓&ot;劳作&ot;,那自早到晚刻板而绝无创造性的&ot;劳作&ot;。尼采说,这种&ot;劳作&ot;崇拜的隐情是&ot;惧怕一切个人&ot;,把劳作当作&ot;管束个人的绝好的警察&ot;,以之有效地遏止独立性的发展。&ot;劳作需要耗费绝大的精神,从而排除了沉思、苦想、梦幻、忧愁、爱恋、憎恨;而时时在眼前树立一个小目的,保持着轻微的规则的安慰。在一个如此不断劳作着的社会里,会有较佳的安全,而安全在现代是被视为神圣的。&ot;《朝霞》第173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169页。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片面的分工和紧张刻板的工作方式严重摧残个性,尼采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他一再指出,在现代,&ot;生命是患病了,病于工业和机械主义的破坏人性,病于工人的非个人性,病于分工的经济学谬见。&ot;《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42页。&ot;美国人的工作之令人窒息的匆忙……已经开始通过传染而使古老欧洲野蛮化了,而且传播了一种古怪的无精神性。人们现在已经羞于宁静;长久的沉思几乎使人起良心的责备。人们手里拿着表思想,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人们像总怕&39;耽误&39;了什么事的人一样生活着。&ot;这种情形将会&ot;扼杀一切教养和高尚趣味&ot;。《快乐的科学》第329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249页。真实的&ot;自我&ot;迷失在&ot;无精神性&ot;的&ot;劳作&ot;中了,很显然,这&ot;自我&ot;是一种精神性的&ot;自我&ot;,是有着&ot;教养和高尚趣味&ot;的独特个性。

在尼采那里,真实的&ot;自我&ot;有两层含义。在较低的层次上,它是指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个人的生命本能,种种无意识的欲望、情绪、情感和体验。在较高的层次上,便是精神性的&ot;自我&ot;,它是个人自我创造的产物。不过,对于尼采来说,这两层含义并不矛盾,因为他一向把生命本能看作创造的动力和基础。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尼采的看法是:社会是机器和工具,个人才是目的。他认为,现代社会恰恰把这种关系颠倒了。&ot;如果个人统统只用来维持机器,那么为什么要有机器呢?机器的目的在其自身,不是人类的滑稽剧吗?&ot;转引自威尔都兰:《古今大哲学家之生活与思想》,第646页。

尼采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个人主义者。不过,他所主张的个人主义有特定的含义,不同于那种唯利是图、沽名钓誉的个人主义。他称后者为&ot;假个人主义&ot;《朝霞》第105节。,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个人主义恰恰把真实的&ot;自我&ot;迷失在财产和舆论的领域里了。真正的个人主义追求的既非财产,亦非浮名,而是真实的&ot;自我&ot;。与尼采同时期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见略同,他说:&ot;承认私有财产就必然会把人和他的所有混为一谈,这实际上是损害了、模糊了个人主义。它把个人主义完全导入歧途,使个人主义以获利而不是以成长为目的。这样一来,人类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发财,而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生活。&ot;王尔德:《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这段话道出了尼采所主张的个人主义的真旨。不过,王尔德因此而赞成公有制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尼采却始终反对作为一种政治运动的社会主义,这又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尼采式的个人主义,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提出的这要求:&ot;成为你自己!&ot;

成为你自己

尼采在他一生的不同时期,一再发出这同一呼吁:

&ot;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ot;《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第1节。《尼采全集》第1卷,第388页。

&ot;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ot;《快乐的科学》第270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205页。

&ot;成为你之为你者!&ot;《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蜜的献祭》。《尼采全集》第6卷,第346页。

&ot;成为你自己:这一呼吁只被少数人听信,并且只是对于这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才是多余的。&ot;《尼采全集》第11卷,第62页。

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呢?当然,在一定的意义上,每一个人都必然地是他自己,不可能不是他自己。天生的气质,神经类型,智力禀赋,几乎跟随人一辈子,要在这些方面不是自己才难呢。然而,也并非所有的人率直对待自己的天性的,有的人要矫饰,扭曲,抱怨,但愿变成了别人。

尼采的意思可不是要每个人回到自己的天性,停留在自己的天性上,尽管天性是出发点,而且每一个人的天性从遗传学上看也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着眼点是后天的创造和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