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连日的围城不仅耗尽了守军的士气,也耗得城内的士绅百姓都怨声载道。在这些士绅百姓看来,不就是换了个朝廷交税吗?反正向谁交不是交,况且听说新朝廷不征三饷,说不定换了新朝廷还能少交一些呢。而且武昌城已经被左良玉部队糟糕的军纪弄得乌烟瘴气,这些士兵已经破罐子破摔,把手伸到了士绅家中,动不动就让士绅们捐钱助饷:这让士绅们非常生气,要知道现在大顺都不搞助饷了,这大明反而开始搞助饷了?于是城中许多士绅已经开始动了开城的心思,各种串联走动愈发频繁。而左良玉这边,随着黄得功被调往安庆,左良玉也知道明廷打算放弃武昌了。这种情况要是放在以前的话,左良玉早就溜之大吉了,但现在他却不想跑了:一方面是因为左良玉判断明军已经不可能赢得了顺军,而原本他的另一个选项:关外的八旗兵据说在山海关也被顺军打败了,这种情况下顺军看起来应该是要取代大明成为新的天下之主了。虽然左良玉很不喜欢李自成,但是大势如此,晚投不如早投。另一方面左良玉的身体如今已经非常糟糕,没有几天活头了,左良玉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最后时刻给自己的傻儿子左梦庚安排好后路。加上左良玉与农民军征战多年,早先的嫡系早就损失殆尽,这使得如今军中诸将实际上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更何况如今顺军破城在即,诸将各怀鬼胎,明军之中早已暗流涌动,左良玉甚至亲眼看到有士兵公然协助城内士绅和城外顺军商谈,这让左良玉觉得必须赶紧做一些事情了。正在左良玉思考的时候,传来了左梦庚的声音:“父亲,又有人偷偷出城投靠闯贼了!”左良玉瞪了左梦庚一眼,怒斥道,“说了多少次了!军中要称军职!”左梦庚无奈,左良玉对称呼这事异常固执,他只得改口说道,“是,大帅,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左良玉说道,“升帐,召诸将前来议事,现在这个形势,有些事情是该交代一下了。”很快,一众将领便集合了起来,左良玉注意到诸将脸上都不太好看,一个个看起来心事重重的,于是左良玉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如今顺军势大,黄闯子(黄得功)已经跑去安庆了,马士英也回南京了,我看这武昌是守不住了,大家伙说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吧。”左良玉一番话说完之后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说话,一时之间大帐之中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气氛。看到众人都不说话,左良玉哼了一声,开始直接点名,“金声桓,军中都说诸将之中就你最能打,你先说,现在该怎么办?”金声桓连忙说道,“大帅,末将何德何能称得上最能打的?再说了,末将能有什么说头,末将一直以来都是唯大帅马首是瞻,无非是大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左良玉哼了一声,说道,“那我现在让你立刻点起大军,和城外的顺军决一死战,你去不去?”金声桓闻言愣了一下,他自然是不愿意的,但他刚刚放了狠话,于是只得说好,“既是大帅命令的,末将自然遵从,末将这就让将士去准备……”“行了!”左良玉打断了金声桓的话,说道,“你那点把戏老子几十年前就用烂了,我现在就说一句话,如果没有和城外的顺军暗通款曲的,也没有和城内那些想换主子的士绅勾勾搭搭的,立刻从这里出去!”帐中诸将尴尬地站在原地,原本想装装样子的几人,见没有人动弹,也停住了脚步,帐内的气氛一时之间又变得非常古怪。尽管有所心理准备,左良玉还是忍不住的火气上涌:好家伙,自己手下这群王八蛋换主子都不和自己说一声的。“看来我还是小瞧你们了,”左良玉狠狠地拍了拍桌子,“看起来你们是都准备好换个朝廷伺候了?”诸将沉默以对,等于是默认了左良玉的想法,左良玉注意到了金声桓,李国英,张勇,郝效忠这几个家伙手都按在了佩刀上,显然自己这个大帅也不能阻止这些家伙换朝廷。当然左良玉自己也不是什么大明忠臣:或许他曾经是真正的大明忠臣,但见多了大明忠臣不太美妙的结局之后,左良玉也就渐渐变得不那么忠诚了。“大帅,”最终李国英打破了帐中的寂静,这个历史上做到四川总督的大清好奴才对左良玉说道,“永昌皇帝从一驿卒打到现在,显然是天命所归之人,是太祖皇帝那样的雄主,我们这些当兵的自然要跟着雄主,而不能跟着大明这个已经是冢中枯骨的烂朝廷。”左良玉扫视了诸将一遍,说道,“如果我不同意你们的做法,你们是不是想杀了我?”金声桓也不装了,他说道,“大帅,何必呢?崇祯帝的遗诏都说了,要天下官兵吏民同归新朝,勿增杀戮,如果您忠诚于崇祯帝的话,不正应该遵从吗?”左良玉一脸看傻子的眼神,这玩意谁会信?不过金声桓这番话倒是提醒了左良玉,他这也就有了投降的借口,不过光有借口是不够的,投降是门技术活,必须得有点礼物,还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投过去才会受到重视。于是左良玉也陷入了沉默,诸将也紧张起来,他们其实不愿意和左良玉刀兵相见:这倒不是他们对左良玉有多忠诚,而是左良玉得背起投降的大锅呀,这样将来史书上大家伙才不是二臣,而是被左良玉裹挟了的。左良玉最终叹了口气,盯着众人看了一眼,说道,“我知道你们急着换主子,但要知道,君王懦弱则可欺,天子精明则难奉,李自成可不是崇祯帝那样好糊弄的,大家伙不团结起来的,很容易就被李自成吃干抹净了!”喜欢明末永昌()明末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