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别的都好,对外温文尔雅,人人称赞有君子之风,人又聪明,康熙很是满意。
然而背地里,却是另一副模样。
在上书房教训和殴打师傅,不尊师重道,随意惩治身边的宫女太监,前阵子还打死了一个宫女,可谓心狠手辣。
温文尔雅,君子之风都是在康熙和大臣面前表现出来的。
从胤?嘴里听到的太子就是另一副面孔,目下无人,心狠手辣,从不友爱兄弟。
康熙冷哼,“稍有不顺,便任性胡为,朕可没教他这些,都是上书房那些人没教好,个个算什么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全给朕丢人现眼!”
宝珠无语,甩锅倒是厉害,太子不就是你教出来的吗?你处处给太子撑面子,哪个敢为难太子?
不过,皇帝哪会承认自己有错的?只能推给别人了呗。
康熙又道:“朕该给太子选个太子妃了,若是他生母还在,朕也无需费心,如今他大了,该成亲收收性子了。不过,找个家世,品性都好的不容易,等过些日子先给他挑个侧妃,老大的福晋都有了喜,太子也该多几个子嗣了。”
已经养成了如此的性子,成了亲还是一样。
她记得未来的太子妃是个软弱的性子,反而处处被太子欺负,打压,过的很是不好。
宝珠不愿说太子是非,干脆不言语。
反正他最听不得别人说太子不好了,说太子不好,就是质疑他眼光不好,说他选错了人,怎会愿意承认?
康熙宽容,睿智,政事上处理的很好,但也有些毛病,就是唯我独尊惯了,不愿意承认错误。
宁愿将错就错。
当然,太子也有好的地方,毕竟是康熙亲自教出来的,费了许多心思,并非一无是处。
太子能力还是可以的,只是过于目中无人了些,狠辣了些。
“皇上政务繁忙,但毕竟是皇上的儿子,皇上若能抽空多去上书房看看,亲自指点一番,总会比那些师傅们好一些。”
当初教导太子费尽了心思,到了其他儿子,用心就少了,连上书房都很少去。
以致那些年幼的皇子们想见皇阿玛一面都难。
只把皇子们交给了那些上书房的师傅。
但是谁敢对皇子不敬?
也许皇子的学问不成问题,那些师傅能被康熙选中,自然都是有真本事的,该教的也都教了。
只是皇子的品性上就有些欠缺了。
否则将来也不会有那些为夺嫡而兄弟阋墙的行为。
多看看他的儿子们,能发现许多问题也不一定。
现在孩子们还小,还来得及。
不为了别人,也为了她的儿子,宝珠需要这个做阿玛的对孩子多上些心,别让孩子走歪了路。
康熙认同地颔了颔首,“朕是该多看看他们,朕以前的确是忽略了许多。”
宝珠笑道:“皇子们各有优点,读书是好了,可了解他们的性情?皇上此举也能趁机多了解了解,培养些感情,教一下别的,别总是让他们干读书。干读书有何好处?不过是养成了书呆子,想来皇上也不需要一个个书呆子似的儿子。”
不愿承认错误,就自个多去看看,了解了解,心里好有个数,自己教的孩子成了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