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秀念了一遍,林重阳就觉得没问题,按照他的经验来说,这首试帖试反而有点灵气,比那篇制艺朝气一些。
那个黄知县反而会更喜欢,因为他流传出来的一些诗作,并非那样暮气沉沉的。
果然,林大秀说他交卷的时候,黄知县看了他一会儿问了几句,还又出了个题目让他破题,他也答了,自己也不知道答的到底好不好,反正黄知县在卷子上写了个中字。
他没好意思跟儿子说,黄知县一边打量他一边不断地点头,说“真是一个俊书生”,又看了看他的卷子,再抬头打量他,频频说是个俊后生,还连连说难得这样俊秀又不焦躁,写得文章四平八稳,品性好之类的。
简直把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学生说得脸都绿了,直嘟囔黄知县这是取脸来是取文章的?黄知县那架势,分明就是有本事你长这样,文章没有人家好我也取你。
林大秀自然意识不到这些。
他只怕儿子笑话自己就是个刷脸的。
本朝县试试卷也是弥封的,报名的时候把名字籍贯等信息写上,然后就被糊起来,上面贴一块浮签,标记各人名字,按照浮签发卷子。等交卷子的时候,这个要扯下来。
先交卷子的知县会看心情当场点评,所以有些要作弊的,都是提前拜会过知县,然后早交卷,方便操作。
当然黄知县是不会的,他如今循规蹈矩的,生怕人家说他不好呢,哪里会干这种事。
再者说他三年一换位置,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监考的时候他有时间,第一批交卷的他全都看了,以后阅卷也可以轻松点。
第一批有取的有不取的,另外还有原本想碰运气靠剿袭但是没碰上题目告了病出来的。
见林大秀中了,林重阳松一口气,虽然他爹说得轻松,可实际之前下了多少苦功呢。
他小小孩子废寝忘食一个多月,以他那一目十行的本领给他爹选时文、程文,真的是呕心沥血,累得他都感觉有些心力衰竭,自己考试只怕都不会这样的,只是他没告诉他爹而已。
第56章竞争激烈
而林大秀也不辜负他的期盼,选的文章他就背诵,也是废寝忘食,除非必须出门,其他时间他分秒必争,半夜都在背书,睡着了说梦话都是背书,洗脸吃饭上茅房都背书。
可想而知花费的那些心血,这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所以说他是拼命三郎都不为过的。
只不过林大秀是那种辛苦也不抱怨,好事也不张扬的,除了下巴更尖,眼睛更深幽,你从他嘴巴里听不出好累这种话的。
“那我俩干爹呢?”林重阳问道。
林大秀道:“你戴干爹当时跟着我背了几篇,这一回也算是歪打正着,我估计他自己不写直接背时文了。”
时文就是别人做的模拟题,这个知县一般不会看的,不是历科程文,要安全得多。
“那也差不多可以中的。”
林大秀点点头,“你李干爹估计有点麻烦,他当时很少背诵咱们选的文章,全背《徐乐山选章》。”
徐乐山是当地有名的选书秀才,专门选童生试的一些文章,收录程文、时文等,在附近几县很有名气,他的书被学生们奉为至宝,很多人不学四书直接背诵的他的。
往年不少人也因此高中的,所以更加信奉他。
不过今年他这是走了眼,没摸着黄知县的秉性。
要是这样,那李增仁够呛呢。
等了大半个时辰,又放出一牌,林家子弟都出来了,但是戴敏辉和李增仁还没出来。
林大秀就让林毓堂先领大家回去,他和儿子等等那两人,林毓堂也同意了。
按照林大秀说的,当时他们进去以后,原本大家都是随便坐的,他和戴敏辉李宗仁几个坐一起,谁知道衙役突然说坐一起的要分开,防止他们作弊。
这黄知县也够坏的,之前不说,等大家坐一起,已经表明亲疏远近的时候,他直接来个釜底抽薪。
所以说学问还是学到肚子里好,哪管狗肚子人肚子,在自己肚子里就行。
县试不允许点蜡烛,等会儿看不清那就要强制收卷的。
果然,最后一波戴敏辉和李增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