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做买卖哪有不疯的?
“娘,我去逛逛,看看是咋回事啊。”何苗觉得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考察考察市场,发现问题之所在。
她从头到尾溜达了一遍,把所有卖竹篮竹筐的摊位都看了,才知道来集市上卖筐的人真的很多。
这买卖相当于无本经营,只需要投入些时间和精力,就有产品产出,所以周边乡村的人都纷纷以此作为赚钱的基础买卖。
一条街走下来,粗略估计就得有十几家。
供大于求的状态不利于卖货者,大家只能打价格战。
虽然有的竹条质量不佳,或编织手艺不精,细看能看出差别,不过用起来大差不差,关键是便宜,人们就愿意买,反正用坏了就换呗,便宜嘛!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行为,大家也都不费太多心思编筐,差不多编好就拿出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掉,主打的一个“走量”。
何苗问了几家,普遍是大筐十文,小篮五文。
而有一家买货的人特别多的摊位,大的竟然只要八文,小的四文,如果一大一小买两个,优惠到十文!
就离谱!简直有点恶意竞价的意味。
这家摊位的货物质量不咋地,但胜在价格优惠,眼瞅着就销售一空。
隔壁几家看着眼红,纷纷降低售价,善于货比三家的买货者便游走其中,最终挑走最便宜的。
这也难怪冯家的筐卖不出去,冯刘氏很长一段时间没来镇上,不了解市场行情,而市场价值瞬息万变,几天不来就跟不上节奏了。
好卷啊!没想到做个小买卖也要这样卷生卷死的!
哎!做买卖,哪有不疯的?
何苗低头耷拉脑袋回到自己摊位,瞅了眼高高摞起的筐,果然已经是无人问津。
她把探查得来的情报分享给婆婆,冯刘氏吃惊之余,也张罗着降价。
“那咋整,要不咱这样吧,他们不是十文钱俩么,咱们就十文钱三个小的,十五文钱俩大带一小,咋样?”她有点着急,“实在不行,买筐我再送一把菜,不要钱的!”
何苗:“……”
就这么屈服于不良的市场竞争了?
“不行,娘,要是这样的话,咱们编筐费的劲不就全白搭了,最后连来回的路费都赚不回来。”
冯刘氏:“卖不出去,原样拿回去,不是更亏。”她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本就睡眠不足,一急起来,脑袋嗡嗡响。
何苗赶紧安慰婆婆:“娘,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让我再想想法子。”
何苗拿出本《营销策略》,翻到“面对低价竞争的策略”这一章节读起来,临时抱佛脚,看看能不能找出解决办法来。
快速浏览完,总结出办法大概就以下五种:其一,提升质量;其二,定位价值;其三,增值服务;其四,减少成本;其五,加强宣传。
竹筐竹篮这种东西就跟现代社会的塑料袋似的,农家编好拿到镇上卖,肯买的人是不在乎质量的,并且制作成本很低,已经不存在任何削减的余地了。
只能从其他几方面下手,买筐送菜倒不失为增值服务的一种,但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