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望着这座诺大的府邸,那块御赐烫金牌匾上&ldo;辅国将军府&rdo;几字依然那么苍劲有力,离开十年,这朱漆大门后面,依旧是她的家。
正恍惚着,朱漆大门缓缓地打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熟悉的脸,即便岁月留痕,黑发染上银丝,可在她眼里,这张脸跟记忆里的,并无二样。
此刻她恍然觉得,幼时的那些埋怨,早已在如梭岁月中悄然而逝,她鼻子一酸,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韦长欢再也忍不住,快步走过去,重重跪下:&ldo;爹!女儿回来了!女儿不孝!&rdo;
&ldo;回来就好,回来……就好。&rdo;韦谨风将她扶起,拍了拍她的手,眼中也似有光芒闪烁。
此刻,他不是征战沙场,战无不胜,名扬天下的大将军,只是一个与爱女久别重逢的老父亲。
&ldo;十年过去了,欢儿妹妹,还是那么爱哭鼻子。&rdo;一个温润的声音伴着一丝戏谑响起。
韦长欢转头,但见一个身着雨过天青色锦袍的男子,润泽的黑发在头顶梳成一髻,以一根青玉簪贯之,一双凤眼映着灯火与月光,煞是好看。
韦长欢静静地望着他,想到太和昭钟山上的晨曦,不刺目,不灼人,伴随着淡淡云雾,却能让人五脏六腑都温暖起来。
&ldo;子项哥哥!&rdo;她笑着喊道,声音里带着平平淡淡的惊喜。
他便是越国公,当朝御史杨道宽的次子,杨子项。
他们相识那年,韦长欢三岁,他六岁,二人朝夕不离地相互陪伴了整整四年。分别之时,韦长欢还哭坏了杨子项的一件锦袍。
这十年之间,二人虽未从未相见,书信往来却不曾断过。
&ldo;一眼就认出了我,不错,不错。&rdo;杨子项拿折扇轻轻敲了敲韦长欢的头。
韦长欢&ldo;扑哧&rdo;一笑,拨开他的扇子,调皮道:&ldo;子项哥哥风华,世间再无二人,欢儿自然认得。&rdo;
韦长欢那一笑,明亮的叫杨子项移不开眼睛。
&ldo;好了,进去再说。&rdo;韦谨风慈爱地看着韦长欢,接着吩咐道,&ldo;走吧,大家都进去吧,今日要好好庆贺一番。&rdo;
&ldo;是,老爷。&rdo;众人应到。
韦长欢这才注意到韦谨风身后的一群人,只见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凌云髻上金钗步摇,一身绫罗绸缎,十指朱红丹蔻,比这元宵的灯笼还要耀眼上几分,右手上的羊脂玉镯,更称的她手腕丰腴细腻,她身旁,是她的一儿一女,韦长欢同父异母的弟妹。
她是当今圣上的胞妹,敏文长公主倪丰倩,韦谨风的续弦。
&ldo;欢儿,这是……你母亲。&rdo;韦谨风见韦长欢看着她身后的妇人,出声道。
&ldo;母亲。&rdo;韦长欢叫了一声,平平常常地屈膝一礼,纵然心中百般不愿,但再不会像幼时那般显山露水。
&ldo;不必多礼。咱们本就是一家人,稍后啊,好好跟弟弟妹妹熟悉一下。&rdo;那妇人伸手虚扶了一把韦长欢,温柔地说。
&ldo;嗯。&rdo;她应到。
韦长欢一边走,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敏文长公主。
倪丰倩像是浑然未觉一般,大方任她打量,视线偶尔与韦长欢交聚时,眼里里还能挤出几丝慈爱。对她也一如幼时那般,并不过分亲昵,也没有刻意疏离,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让人生厌,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到了厅堂,敏文长公主便将家中人一一指与韦长欢认识。
&ldo;这是你二妹长音。&rdo;敏文长公主指着一个肌肤微丰,高挑身材,鹅蛋脸,凤眼翠眉,穿着水蓝色裙装的女子道。